第(2/3)页 因这妥协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妥协,而将会是后世千百年整个教派的妥协,是亿万人的妥协。 是无数因果孽缘、举世之罪的妥协。 所谓一个人背负起了全人类的罪,就是如此,因那个人改变了全人类。 后人皆以他做榜样,他的言行即是亿万人的言行,他的举止即是亿万人的举止。 盖里斯只能如使徒保罗所写的一般: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良心而做。 因而,盖里斯买来奴隶,不是为了去奴役他们,而是要将他们释放,要他们以真正的“人”站立在这世上。 在这片比之罗马更要贴近天空的高原上,在这西斜的落日中。 盖里斯与这些人相见了。 那些人头一次见到盖里斯,在他们的眼中,盖里斯是典型的法兰克人外貌,穿着寻常的麻布衣服,要干净些、厚实些。 他的身旁又是将他们买来的商人,在这二人的身后,则是几名披着盔甲持着长剑的人。 虽然盖里斯衣着并不华贵,想来却也是位高权重的人,因他有随从,被商人所敬重。 在这么一个场景下,盖里斯开口了,奴隶们听到了他的言语。 “我知道,对于你们、对于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世界如同一条漆黑隧道,漫长到没有尽头。” “我们脚下的大地,流淌着泪与血,在这无望世界中,你们难见一丝希望的曙光。”“在你们听来,这个世界是乃一涕泣之谷,处处只有主人的责罚与彼此的眼泪。” “但我要告诉你们,你们是天国里的首席宾客,天主将要尘埃与粪土中举起你们!” “所有人都是天主的造物,所有人都是主的儿女,所有人都是主依着祂的肖像与模样所造,所有人都可为圣……” “因此你们自由了,不、你们从来都是自由的,仅仅是有罪人将锁链加在你们身上罢了。” 伴随着盖里斯的话语,他身后的那些侍从,确切来说是教团武士,与他一同走上前,将这十几个人的镣铐依次打开,将他们身上的麻绳松绑。 盖里斯让扎伊德去寻找的奴隶,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知识分子,能写会算的人。另外一种主要是少年男女。 在外约旦北部领地,这片辽阔土地上,阿拉伯人的平均文化水准其实勉强能看,而法兰克人则就干脆人均胎教肄业。 以至于若非盖里斯强行平衡,那么阿尔哈迪镇学校里,能教书的怕不是要一水的阿拉伯人。 虽然确实,阿拉伯文化在这个时代要更加先进,但这也不能代表盖里斯能把法兰克语给废了。 因此那个学校其实是采用双语教学,只不过又陷入阿拉伯语强于法兰克语的困境。 考虑到盖里斯不可能自己长期教书,那么只能想办法从外界引入人才。 同后世的大规模种植园奴隶制不同,这年头的中东奴隶市场,其实同后世的人才市场没啥区别。 在大马士革的奴隶市场上,可以找到女奴、厨师、力夫、士兵、文书、会计、太监…… 伊斯兰教的奴隶,基本上主要都是用于服务业,而非进行什么农业生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