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严绍庭已经悄然出城。 带着人到了昌平。 自从那日知道京中正在盛传严绍庭将要成为心学一派宗师的时候,徐渭便悄然回到昌平。 如今已经过去十来日。 当严绍庭赶到昌平的时候,便看到整个昌平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自官道延伸到昌平的路,整个的重新铺垫了一遍。 压实的路基,细小的石子铺面。 两侧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行道树,也被特意裁剪了一遍。 远远的看过来。 每一颗树都是一样的高度,一样的大小。 而在官道口子,更是有好几个昌平百姓守在这里。 路口被横杆拦住,凡是靠近的人都要接受盘查。 严绍庭的到来,自然是畅通无阻,不需检查。 等踏上进昌平的路,感受着从燕山吹下来的凉风,严绍庭不禁加快速度。 到了围绕着夹山和书院重建的昌平。 几乎是能看到的路口,都有人守着。 进到昌平的道路上,更是已经提前挂上了大红的横幅。 上书五个大字。 ‘昌平欢迎您!’ 进了昌平。 各家各户都在打扫房屋,就连自家的屋顶都没有放过。 路上也有这边的里长、甲首带着总甲、小甲、火夫们进行着打扫工作。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充满干劲。 严绍庭到昌平的消息,也很快经过这些人传到了书院和别院那边。 徐渭早早的就带着人等在书院门口。 见到严绍庭骑马过来,连忙上前牵马。 严绍庭翻身下马。 徐渭便已经开口道:“按照侍读的吩咐,咱们昌平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了。” 严绍庭点点头,挥手一指。 “先去山上看看情况。” 等众人到了山上,这里早就有一座修好的凉亭,可以遍览整个昌平的景色。 而整个夹山,除了靠近别院这一侧没有开发,留作隐蔽遮掩,其他地方基本都修有登山道和歇脚处。 从山上放眼望去。 原本离着书院不远处的一片空地,如今已经搭起了一个个临时的棚子,一根根烟囱高高竖起。 空地中间,更是摆上了无数的桌椅板凳。 在另一侧则是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台子。 看样子,似乎是为了某个戏班子准备的。 而整个书院街前,则是划分出了一个个间隔,只是如今却还不知道有何作用。 在更远处。 整片沃野,已经由绿变黄,一片金灿灿的海洋。 书院一旁的山坡上,之前种下的红薯秧苗,如今也将整块地铺满,一片片枝叶挺拔有力。 几个孩童,就守在山坡阴凉处。 严绍庭说过,这片地能让昌平所有人都吃饱肚子,所以昌平的孩子们就成了这块地的看守者。 徐渭面带笑容的说道:“时间赶不及,但顺天府地界上有名的杂耍班子,都请了过来,只等三日之后在书院街上开演。另外还有江南的昆曲班子,到时候也要登台连唱一天。” 严绍庭点点头,目光悠长,看向京师方向。 辩经? 自己可从来没说过这句话。 从始至终,自己说的都不过是三日后,昌平静候。 他开口道:“各家的手艺都如何?要注意,不能有重复的,真要是做的吃食一样,那就两家并一家,赚了钱两家平分。” 这会儿说的就是书院旁那块搭好了一座座棚子的空地。 这块是专门用来给昌平这边会做各式吃食人家准备的。 徐渭点头道:“已经交代下去了,也按照侍读说的,都是用咱们昌平产出的东西做的吃食。” 说着话,徐渭已经递出一份名单。 上面详细记录了将会有哪些吃食,会在三日之后,出现在这里。 严绍庭一一看过去。 确认无误之后,便将账本还给了徐渭。 “再告诉大伙,到时候来的都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说不定连宗室都会有人过来,做的东西务必干净,价格不许乱喊,必须公道。” “谁要是敢乱喊价,想着趁机大赚一笔,就将他赶出去,往后再不需做这些事,若是家里有在工厂做事的人,也都赶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