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钱老夫子的话并没有掩饰。 跟在后面的人群,又是一阵寂静无声。 人们的视线,落在三位老夫子和严绍庭的背影上。 有些本欲在今日,亲眼看到严绍庭名声扫地的人,更是羞愧难掩于面。 严绍庭更是连忙驻足,拱手弯腰。 “绪山先生言重,晚辈万不敢当。” “昌平能有今日,全乃陛下圣明之功,若无陛下支持,晚辈如何能在昌平做成此事。” 功劳是属于皇帝的。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苦劳罢了。 贪天的功劳,自己这细胳膊细腿。 扛不住。 钱德洪目光闪烁。 聂豹则是笑着开口道:“陛下圣明之功,若无你奉命做事,又岂能天成?功劳没有,苦劳却是实实在在的。” 听到这位算起来,自己该喊一声师叔的聂老夫子开口。 严绍庭立马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他抬头看向前方。 众人已经重回昌平外。 严绍庭立马转口道:“诸位前辈同仁,还请入昌平一观,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斧正。” 有了前面均田和农约的铺垫。 此刻大多数已经收起了要对严绍庭指教的心思了。 更多的人,则是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重建的昌平。 这个时候。 徐渭便再一次的充当起了解说员。 “今岁灾情之后,昌平有民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二人,户两千五百二十九。” “灾情之后,我家侍读带领百姓重新平整田地,亦重新编户。此地依山而建,又有书院等,聚集民户一千三百二十六户。” “余下一千二百零三户,分于昌平四处,各有四百户左右。” 随着徐渭开口介绍当下昌平的具体情况。 聂豹便很自然的充当起了询问的角色。 “为何要如此做?若是老夫猜测无错,昌平原本两千多户人家,定是有不下数十村落。” 徐渭点头道:“双江先生所言不错,昌平原本确实有数十村落,百姓散居地方。只是此次灾情之后,我家侍读推行均田、农约,百姓约定成俗,共同耕种,如此分散不如集中的好。 “如今五处聚集之地,足以囊括昌平田地,方便耕种。亦方便官府有司管理,而此地又临近居庸关,说一句京师门户也不为过。 “现如今,昌平五地已有六支民壮队,共计六百人,平日农忙,闲暇时则为昌平地方护卫。一旦昌平出现强盗、悍匪,我昌平这六百民壮肃清地方。 而若是当真有外敌叩关,侵入居庸关内,我昌平六百民壮便能立时扩为三千,在我昌平百姓死绝之前,绝不叫一名敌寇越过昌平围攻京师!” 当徐渭豪迈无比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 人们这才注意到,在这一片昌平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每一条街巷口子,都有那些身穿同样装束,腰上别着短棍的民壮正与那些天子近军一同站街值守。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人,此刻已经是满脸震惊。 而在后面的人群,听到昌平六百民壮,一旦遭遇敌寇侵入居庸关后,将会化作六千民壮抵御敌寇,昌平死绝之前绝不叫敌寇越过昌平半步。 一时间。 人群大动。 尤其是那些过去只当严绍庭是在昌平闹着玩的朝中大员们。 那一张张脸上,更是表情变化莫测。 可谓是精彩绝伦。 徐阶终于是忍不住,声音越过前面的三位老夫子。 “百姓当真敢于御敌?” “此地万余百姓,当真愿以死身,而御敌于京师西北?” 徐阁老这话,算是将在场人的心声问了出来。 一整个昌平,一万多百姓,难道真的能都抱着赴死的决心,也要在死绝前护住京师西北门户? 徐渭淡淡一笑,目光看向身边的严绍庭。 严绍庭亦是面露笑容。 他的目光则是看向了街边那些民壮头目。 在众人的注视下,严绍庭缓缓举起手臂。 “诸位!” “大明内阁次辅徐阁老,问我昌平儿郎,是否有这个胆子,死绝也要护住京师西北门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