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陆绎风一阵的从外面钻进屋子里。 带着浑身的寒气和积雪,冲到了严绍庭和徐渭跟前。 两人不禁皱眉,啐了一嘴。 严绍庭看向徐渭,眼中带着好奇,而后才看向陆绎。 “海瑞上奏疏,说什么事了?” 陆绎却是将徐渭面前的茶杯抢了过来,一饮而尽。 然后才从怀里掏出一份厚厚的奏疏抄本。 “这个海刚峰,写的老鼻子多了。” “姐夫你等着,我读给你们听。” 说着话,陆绎还在大口的喘着气。 严绍庭翻翻白眼:“给徐先生,你那三瓜两枣的本事,字能认全?” 陆绎瞪大双眼,面露悲愤。 姐夫骂我没文化! 可他还是乖乖的将抄本递到了徐渭手上。 然后搬着凳子,凑到两人跟前,那只手颇是狡猾的游走在两人中间的茶果桌子上。 不多时。 那张嘴就已经被塞得鼓鼓囊囊。 徐渭接过抄本,看了一眼封皮。 “臣海瑞陈情国朝之治谨奏。” 奏疏,确实是陆绎说的那份。 严绍庭点点头,示意徐渭翻开里面的内容。 徐渭嗯了声,翻手打开抄本。 只是看了一眼,却是眉头大皱。 “臣,都察院监察御史、南直隶巡抚衙门通判,海瑞,跪奏谏:……” 严绍庭亦是眉头一紧。 若是按照常例,如他这样的朝中官员,上奏皇帝。 开头只需要用奏谏即可。 而海瑞这一次,却是用了跪奏谏三个字。 这是要谏一把大的啊! 严绍庭心中不由一紧。 那个铁头娃,别提前给自己弄进诏狱里啊。 而徐渭则是继续对着海瑞这篇洋洋洒洒近万字的奏疏,诵读下去。 到底还是多年的老学究。 只是对着抄本读,徐渭却犹如是代入到了海瑞持笔书写这篇奏疏时的情感。 一时间屋内,阴阳顿挫,感情丰富而又真挚。 严绍庭则是皱紧眉头。 这篇奏疏开头,自然是要有切题的地方。 海瑞用的就是徽州府一个称之为‘人丁丝绢’的税课入题。 然后就是从太祖洪武皇帝开始举例,一路说到现如今的嘉靖朝。 核心要点就是。 朝廷上上下下,要行好事、当好官、做好人。 随后。 徐渭对着抄本,话锋一转,语气也多了几分杀伐之意。 “何以云用人行政尚未尽改也?盖其人虽已致法,而四十年来,其变更祖宗之成例,汲引一己之私人,犹未尝平心讨论。内阁、六部各衙门庶务,谁为国家之成法,谁为和?所更张,内阁、六部以及各衙门之人,谁为国家所自用之人,谁为和?” 到了此处。 海瑞这篇陈情国朝治疏,依然是杀气腾腾,剑指朝堂文武百官。 严绍庭眼前一阵恍惚。 好似是看到了那个海刚峰,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怒指朝堂之上衮衮诸公,满脸涨红,愤懑不已。 而徐渭的声音却还在继续。 “何以言风俗则日趋卑下也?士大夫渐不顾廉耻,百姓则不顾纲常。然此不当责之百姓仍当责之士大夫也。 “以臣所见,四十年来,有尚书、侍郎甘为宰相屈膝者矣;有五寺、九卿之长,且年长以倍,而求拜门生,求为私人者矣;有交及宰相之僮隶,并乐与僮隶抗礼者矣。 “太学三馆,风气之所由出也。今则有昏夜乞怜,以求署祭酒者矣;有人前长跪以求讲官者矣。翰林大考,国家所据以升黜词臣也。今则有先走内阁六部之门,求认师生,以探取御制诗韶者矣;行贿于门阑侍卫,以求传迅倩代,藏卷而出,制旧而入者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