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严世蕃颇为可惜的摇了摇头。 可惜了! 徐老货不在此地。 不然今日定要叫他知晓。 谁的儿子更胜一筹。 不过也不用比较了。 只祈祷如今大概已经被关押在诏狱里的徐璠,能有几分硬汉子气度,抗住厂卫那帮虎狼的严刑拷打。 可惜! 可惜! 严世蕃满脸的惋惜,但心中却已经是灿烂开。 严绍庭则是继续说道:“国朝愈二百年,乃至当下,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核任内租税,征解足数,方许给由及交代。” “户部在本朝五年,更有谏言:凡征解未完者,籍记多寡,着为限程,限内皆停俸,以完日支给,过限者并下巡按逮问,送吏都降用。” “自此朝堂上下,皆以官吏赋役完欠为首考,干系官吏前途。” “此举,或一时可增朝堂赋税,足数徭役。可时日至今,官吏皆以此为追求。则有司者惮于降罚而敲朴随之,民力不能胜而逃亡随之,此不谓竭泽而渔乎?” “抚按因此罚俸,有司因此降斥,小民因此空竭。旧欠无复可追,太仓渐以告匮,年复一年,入愈少而出愈多。” 严绍庭的语气愈发凝重,脸色也愈发难看。 朝廷上下,只顾着以赋役完欠为考核官员的标准,人人为了自己的官帽子,就只顾着搜刮百姓。 国家是一时间变得有钱了,可百姓呢? 百姓永远就那么多。 今日这个官来赋役完欠达标一次,则百姓贫穷一次。 明日那个官再来一次。 百姓还能拿什么,来保住这些官员的官帽子? 长此以往,大明朝不亡才怪! 后来天下遍地流民、乱民怎么来的? 不就是这么来的。 整顿吏治。 势在必行。 考成法也要提前用上。 但如何考成,如何使用,却要另当别论了。 严绍庭看向上方已经陷入深思的老道长。 而这,也是他今天为何要一开口,便将太祖洪武皇帝给拉出来,立一块祖宗成法招牌的原因所在。 严绍庭哀叹一声,语气悲悯。 “陛下,朝廷不易,可百姓更不易。” “诚如高阁老所言,整顿吏治乃是为天下苍生,我大明江山社稷,祖宗基业。” “百姓日贫,国家何以强盛?” “百官安能只知赋役完欠,而不知治下民生百业?” “田野之间,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 “可百姓呢?” “历朝历代,至多也就数百年基业,何以?” “既整顿吏治乃为天下苍生,黎庶百姓。” “臣请陛下降下口谕,不论此次朝廷是否开整吏治,不论是何人操办此事,务必以太祖洪武皇帝之谕令为先,以朝堂上下官吏考课田地复耕、开辟、招揽流民、立淳朴民风为首。” ………… 月票推荐票 (咱家老爷们,懂的都懂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