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谓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严绍庭徇私舞弊,提前泄题一事。 终于是水落石出。 结果很清楚。 却又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而严绍庭也为此,受到不少人的嘲笑。 事情很简单。 就是这个庸部中觉得自己这一科大概是真的无法中举,然后又听说了严府巷的事情,以及严绍庭当时说的话。 加之当初昌平书院开课,他没有弄到名额,没能参与昌平书院题海战术。 所以就怀恨在心。 然后就有了顺天府衙前那一番举告。 这纯粹就是一个,考生自己破大防,然后怪罪到严绍庭这个主考官身上的滑稽事。 虽然看着让人有些发笑。 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严绍庭在被人觉得有些像软柿子,连个考生都能拿捏诬告的时候。 他却松了一口气。 眼下若是这件事并非如此,而是背后还要牵连出其他事情,却是会耽误自己的正事。 不过,在这件事之后。 严绍庭却很快就写好了一份奏疏,准备借题发挥一次。 只等着殿试结束后,就呈奏给老道长。 奏疏很简单,封皮只有寥寥数字。 《奏请国朝分道列数取士疏》 目的很简单,就是在现在的南、北、中三榜之下,急需细分到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具体每科春闱会试每道录取人数。 “这样可能有人会借此攻击侍读,有打压天下学子进取之心。” 徐渭有些忧心忡忡的翻阅着严绍庭的这份尚未呈奏的奏疏。 严绍庭却是笑着摇摇头:“进取之心?朝廷取材,乃为国用,而非一地士绅聚朝堂权柄于乡党。” 有明一朝。 有东林党,有浙党,有楚党等等。 但从来没有什么川党、蜀党、豫党、齐党、鲁党。 徐渭也看出了严绍庭的心思,他低声道:“侍读是要减少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等地在朝官员人数?” 严绍庭点点头:“东南数省之地,本就富裕,盖之国朝财税七八,若是再准其大肆培育为官,则国家必重臣皆出自东南。便是无党之意,却自成乡党之实!” 徐渭琢磨了一下。 然后惊讶的发现。 如今朝堂之中,已经确实如侍读所言,重臣多为东南出身。 人啊。 总是有乡土情谊。 不然也就不会有同乡、同年、同窗之说了。 但徐渭还是有些迟疑:“只是这件事若是由侍读呈奏圣前,恐怕侍读要面临的压力会很大。” 严绍庭却是转口问道:“那个庸部中是如何处理的?” 徐渭想了一下回到:“事情查明,庸部中供认不讳,礼部和国子监遵陛下口谕,已经降下行文,革除庸部中一应功名,着永不录用。” 严绍庭淡淡一笑:“这倒是如他名字所愿了。” 徐渭却是有些疑惑。 “侍读是想将这件事,再拎出来做局?” 不等严绍庭开口。 陆绎已经不知从什么地方跳了出来。 看到小舅子又出现在自己面前。 严绍庭终于是抢先了一步,开口道:“是不是又出事了?” 陆绎眼前一亮,瞪大双眼,面露钦佩:“姐夫厉害啊!都已经能未卜先知了!确实是出事了……” 严绍庭翻翻白眼。 心说,但凡是你小子出场,那就铁定是出事了的。 这还有猜? 严绍庭挥挥手,堵住了小舅子的彩虹屁:“说吧,又是哪里出事了?” “海瑞和张居正疯了!” 陆绎言简意赅的答了一句。 严绍庭从躺在藤椅上,变成了坐直身子。 徐渭亦是面露好奇。 他不由的询问道:“张阁老和海御史怎么就疯了?他们不是一个在徽州府,一个正在回京路上?” 陆绎点点头:“事情确实是如徐先生所说,海瑞现在还在徽州府,张阁老也正在回京路上,但他们确实是疯了。” 不等陆绎继续解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