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连皇帝的生死之事,都敢议论了。 只是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 严绍庭也只能如实说道:“近年来,西苑之中酷暑寒冬,时节违背。酷暑门窗紧闭,而寒冬无有炭火。只怕……五载已是极限……” 说五年光景,其实已经是严绍庭模糊的说法了。 如今已经是嘉靖四十一年。 而等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抵也就是在这个时节。 老道长就可以真的驾鹤西行。 得道升天啦! 张居正却是点点头:“与我所猜相差无几,所以我等只要再等上几年……” 后面的话,张居正没有说了。 但是等上几年后会怎样呢? 那句话怎么说的。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帝登基。 肯定是要启用新人。 尤其是内阁中枢这等地方,肯定会有一大批新的臣子上位。 而张居正呢? 如今内阁之中,他是最年轻的。 等到新朝,老严头肯定不可能再把持内阁首辅的位子了,到时候就是徐阶、高拱等人。 现在看来,老张已经给他的好先生徐阁老挖好了坑,等到新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将徐先生送走。 至于说高拱? 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一旦他坐在首辅的位置上,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弄走。 剩下的人,便是有一个算一个,不足为虑。 如此算下来。 不。 是本来的历史上。 从现在算起,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张居正就能走到大明朝内阁首辅的位子上。 严绍庭不由长叹一声。 自己在布局。 但张居正又何尝没有在布局将来。 只是两人,最后到底能否殊途同归呢? 他笑着看向放在面前,一直未曾打开的奏疏:“所以,眼前这一份奏疏,才是太岳兄将来想要施行的变法革新之举?” 张居正点点头:“既然润物能秉公而言,心系百姓,在朝堂之上反对我所奏请的变法革新诸事,那这一份真正的变法革新奏疏,自然是能看的。” 他笑着看向严绍庭,很希望对方能好好的看一看自己这一篇真正要做的变法革新的内容。 然而。 严绍庭却是笑着摇摇头,伸手将那份厚厚的奏疏,推到了张居正的面前。 就在张居正脸色将要变动的时候。 严绍庭笑着开口道:“谢过太岳兄对我的信任,只是所谓君子在于密,既然是关系太岳兄将来要推行的变法革新之事,此时便不适合让我先睹为快。” 其实不用看,他大致都能猜出来。 张居正这一份奏疏,定然是在上一份公之于众的变法革新奏疏之上,将那些存在错漏的地方给修补过的。 所要施行的变法之举,从根本上来说,大致是换汤不换药。 但他却从来都不可能会想到另一个问题。 即,何为百姓。 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成体系的经济思维和观念。 更不要说依托于百姓而产生的生产力的问题了。 在张居正尚未开口的时候,严绍庭就已经转口道:“既然太岳兄如今已经胸有成竹,只是眼下太岳兄已经接旨,回京就要赴任顺天知府,不知太岳兄之后有何打算?” 见严绍庭不再提变法革新的事情。 张居正也未曾有所反应,只是有些遗憾的将那份尚未被严绍庭打开的变法革新奏疏,重新返回到那只木匣子里。 而后抬头看向严绍庭,脸上微微一笑。 “自然是照搬润物在昌平所行诸法!” 严绍庭目光移动,笑着询问道:“太岳兄,也要效仿昌平之法?” 他这话,现在是在提徐璠去年在密云干的事情。 徐璠去年就任顺天知府后,打出的政治目标,就是效仿昌平,富裕顺天府百姓。 然后结果是怎样的。 现在也是所有人都心中清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