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遥远的关陇士族,河东五姓七宗,也在那一场场浩劫之中轰然倒下。 而南地呢? 因为有秦岭淮河加之长江天险,历来都能偏安一隅。 一旦真的事不可为。 大不了便是领衔投诚罢了。 任凭北地如何血流成河,江南永远都是歌舞升平。 皇帝谁人都能坐。 可江南士族大户,却能传承千年。 一方年年征战,一方偏安一隅。 学风如何,自然可见分晓。 连命都保不住,还想着读书考取功名? 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北地更专心的是如何存活下去。 这个问题。 但凡是个人,都能看明白。 所以严讷没有开口解释。 张居正则是紧接着说道:“前宋错失百年燕云十六州,乃至本朝太祖高皇帝五次北伐,收复旧时山河。如今方才修养不到二百年,便已文人悍将无数。 “朝中,高阁老、郭尚书、高尚书等人也皆为北地出身,岂不说明北地学风正在兴旺? “我朝万世长存,代代相传,二百年修养便已有无数北地之人为国效力。今日之人又如何知晓来日北地学风,便不如南方? 陛下圣明仁德,垂拱而治,承袭列祖列宗,抚育龙子龙孙,宗室祥和,我朝盛世可期,北地安宁长久,学风自当兴盛,待那时北地读书之辈又岂有不如南地读书人?” 严讷用当下大明南北两地读书人不一样,来反对张居正提出的依照各省人丁户籍定额取士。 张居正便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来反对严讷所说的。 伱严讷总不能说,我大明朝不可能万世长存吧。 那你严讷就是犯了大逆之罪。 而如果大明能万世长存,代代而传,那么北地休养生息,没有战乱,学风自然是一年更比一年强,读书人也自当会一年更比一年多。 所以。 依照各省人丁户籍改革春闱会试定额取士人数,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考虑的是大明朝江南千秋万代的事情。 张居正反驳完严讷之后,便当即拱手看向上方的皇帝。 他沉声开口道:“陛下,臣今日所奏请之事,非是仅为当下,而是为陛下将要开启的大明盛世,后世子孙着想。 陛下垂拱而治,圣明无双,承前继后,北地承平二百年,将来还要承平万年,今日所改之法,乃是功在千秋,利在大明子孙后人的大功业之举!” 严讷顿时眉头皱紧。 被张居正这么一弄。 这件事就成了直接和大明国祚、后世皇帝挂钩的事情。 自己还怎么反对? 反对就是在说大明要亡国,不可能永世长存。 可不反对? 难道就要让张居正明晃晃去清查天下两京一十三省的人丁户籍? 等他张居正查清楚了,到时候说不定悄无声息的就连带着将天下田亩给查明白了。 当真是用心险恶啊! 严讷目光看向了前面的人,他沉声开口道:“内阁几位阁老也这般认为吗?严阁老和徐阁老,对此事是何看法?” 明面上。 严讷是在问整个内阁的意见。 但实则上,其实就是奔着徐阶去的。 他张居正是你徐阶的学生。 你这个当先生的,还管不管这件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