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见今天刚从昌平回来的朱载坖,已经是在前厅站起身,双手抱拳。 “左侍郎可算是来了。” 严世蕃亦是拱手抱拳,回礼道:“下官参见裕王爷。” 朱载坖却是分外热情,连忙上前拉住严世蕃。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严师傅在裕王府当世子侍读,左侍郎在王府便无需顾及甚事。” 说着话,朱载坖就将严世蕃拉到一旁坐下。 严世蕃坐在椅子上,却是昂首挺胸。 他开口道:“王爷信任臣下,乃是臣下之福,只是王爷是君,我等为臣,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朱载坖用力的点点头。 别提。 自己过去倒是没发现这位小阁老,竟然如此正直,只是如今也不算晚。 朱载坖唏嘘着说道:“上一回因为裕王府的事情,还要连累左侍郎被不知情的人弹劾,若非左侍郎持身之正,恐怕还要因为这桩事连累到左侍郎了。” 这是在说严世蕃在工部给裕王府修缮屋子的事情。 严世蕃笑着说道:“此亦是臣等应尽之责,不过朝中大小官员,各有不同,王爷也不必怪罪旁人。即便是高阁老,身为王爷的侍读先生,往往不能明着为王爷说好话,但其实暗地里,高阁老心里也是记挂着王爷的。” 朱载坖点点头。 他长叹一声:“若是人人都能如左侍郎这般不偏不倚,我大明朝何愁不能中兴?” 严世蕃眉头一挑。 自己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 这位王爷竟然就该当众说出这句话。 何以言中兴? 不就是在说如今朝政荒废,国家诸事艰难不顺,所以才需要中兴。 这等同于是对当下朝政的批评了。 严世蕃心中一动。 他低声道:“有陛下和王爷,还有小世子,大明何愁不兴?如今朝政推新,前些年国库空虚,而今年东南就能有七百万两的丝绸尾款到账,东南也有胡兵部督办平倭事,微臣坚信,朝局和天下定然是能好起来的。” 朱载坖闻言之际,心中顿生欢喜。 依着严世蕃这番话,在他心中,果真是看好自己的。 他当初在张师傅之后上那道奏疏,奏请册立自己为太子,也并非是为了抢一个拥立之功。 朱载坖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不由看向严世蕃,沉吟半响后开口道:“左侍郎且放心,皇上前些日子已经明说,要与首辅有个君臣和睦的佳话流传后世。本王深以为然,更以为,我家大明,更应当与严家永为佳话。” 言简意赅。 说到这里之后。 朱载坖便止住了话,只是看着严世蕃的眼神,却是流光闪烁。 这已经等同于是当着严世蕃的面给出了承诺。 等以后他裕王朱载坖坐在那个位子上,严家在朝廷里的地位和待遇,不会有变化。 严世蕃却是转口好奇道:“这张阁老怎得还没过来,顺天府还能有这般多的事情?” 朱载坖笑着解释道:“张师傅要在顺天府推行昌平之法,这些日子几乎都不在城里,整日整日的在城外各处探访情况,张师傅也是辛劳……” 两人正说着话。 前头就有门房过来通禀。 东阁大学士、顺天知府张居正,已经过来了。 朱载坖和严世蕃当即站起身,走到了前厅外面。 在前头。 张居正接到裕王府的邀请,在处理完府衙的事情后,就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穿过王府的侧门,绕过前面的照壁。 许久不见的裕王爷,就站在前厅外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