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道长满脸笑容。 这是个好孩子啊,知晓礼节,对自己更是从来就没二话的。 嘉靖笑着招了招手:“行了行了,莫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了,有话就赶紧的说。” 严绍庭笑了笑。 “微臣要说的海权之论,其实只数字便可总结。” 一句话,又是将众人的注意力给齐齐的吸引了过来。 严绍庭当众说道:“我中原之地,地大物博,但却非应有尽有。” 后来某一朝的某位勾八皇帝啊。 整日里只知道喊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这句话啥意思呢。 就是说,我中原地大物博,要啥有啥,不需要和你们做买卖也能自给自足。 而严绍庭今日当众所言。 依旧是中原地大物博,但并非是应有尽有。 很快的。 严绍庭便挥手扫向周围,面带笑容道:“诚如皇上和诸位上官今日所见,这已得御赐嘉靖薯之名的红薯,便并非原产我中原之地,而是源自海外。” 这就是证据。 嘉靖则是笑眯眯的点着头。 朝堂之上,能做事的官员不是只有严绍庭一个人。 但能和他一样每一次做事,都讲究跟脚,实事求是的却是少之又少。 旁人或许也讲究跟脚。 但那些人只会从旧书堆里引经据典,假大空的很。 旋即。 严绍庭话锋一转:“红薯亩产一十六石,亦是世人罕见的高产之物,但却非主粮。而微臣却从诸多外商那里知晓,海外还有诸多高产却可用作主粮的食物,如那似玉石一样的米,高高结于枝干上;亦有圆滚滚婴儿拳头大的豆子长于泥土之中。这两者,皆可为主粮食用,不必如红薯一般还需配合其他粮食一同食用。” “似玉一般的米?” “长在土里的豆子?” 离着严绍庭最近的裕王朱载坖,茫然的出声念叨着。严绍庭则是点了点头。 玉米,土豆。 这才是真正补充主食的大杀器。 不过细想回忆,这两个东西貌似想要得手,还得要费一番大力气。 不如今天一并抖出来,说不定还能通过朝廷和地方上的人,将其给找回来。 而且自己一人之力,要做成这些事情,属实难办。 想要让大明真正发生改变。 还得要聚集起一批不说志同道合,至少是要有同样目的的人群。 将玉米和土豆抖出来后。 严绍庭的目光,再一次似有似无的扫向了徐阶。 而始终关注着严绍庭的徐阶,亦是心中生疑。 这个严绍庭今天已经屡次打量自己了。 怎么着? 难道是自己脸上有? 严绍庭却已经再次开口道:“海外利益诸多,自我朝成祖皇帝开始,有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宫中所载获利海量,只是随后因为种种而停办下西洋。 乃至去岁,皇上圣明,圣裁独断,乾坤朝纲,开东南丝绸增产行销海外事,一岁可自海外得利千万。 可见海上之利,可谓无穷尽也!” 他要开海! 他在鼓吹开海! 一瞬间。 徐阶终于是明白了严绍庭要做什么。 他从一开始就在试图鼓吹开海,要让朝廷再现成祖皇帝时的景象。 这是绝不允许的! 徐阶当即起身拱手道:“陛下,诚如严宾客所言,朝廷能自海外得利颇多,但海外亦是危险重重。如东南沿海停靠的外商商船,时有经历风浪残缺几近沉海,海路之上亦有无数海寇袭扰。自古利害并存,有利定有其害,朝廷施政,绝不可只顾利益,而忘了其中凶险。” 瞧瞧。 还得是咱们大明的徐阁老考虑的多啊。 既知道利益也知道风险。 严绍庭却是心中明白。 徐老狗之所以这样,不过是为了保住东南海商们私底下的惊人利益。 从去年开始。 自己当时提出增产丝绸提高售价,以垄断的形式卖给外商,这条徐老狗就已经以同样的利益做过反对。 那一次。 自己是用了每年千万的利益,才在老道长面前,推动了大明丝绸对外垄断销售的事情达成。 但这一次。 严绍庭决定换个法子。 于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