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伴随着一道嘹亮的口号声。 已经躲过气温最高时辰的昌平百姓们,开始继续提着农具,下到红薯地里。 今年昌平种的红薯不少。 按照计划,这些都是要用作种子的。 去年不过是小打小闹,为的是扩大红薯种的数量。 而今年。 这个量已经足够了。 需要赶在最好的天气里,将地里的红薯全都收上来,等到了明年这一批红薯种就可以将整个顺天府铺满。 再等到后年。 大明朝能够栽种的红薯面积,就会出现一个几何倍数的暴增。 趁着这个时间。 一心要和嘉靖薯永世长存的嘉靖皇帝,自然是不忘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有关于红薯的详细。 从现在开始。 如何存储。 如何育种。 如何栽种。 如何推广。 皇帝问的很详细。 他确确实实是当做一件事,认认真真的仔细询问。 老道长不光是自己询问,还叫来了今日在场的户部尚书高燿,以及跟随高燿出城的那几名户部官员。 当然。 还有现任顺天知府张居正。 而最最重要的,自然是为大明带来红薯的太子宾客严绍庭。 “这嘉靖薯要种!” “不光要种,还要多多的种!” 老道长张着跨,双手撑在膝盖上,坐在田埂边,颇有气势的发着话。 几颗被点了名的脑袋,连连点动。 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发话了,他们这些部门经理,要想继续升职发财,就必须要严格贯彻董事长的意志。 嘉靖望着红薯地里已经开始劳作的百姓们,语气悠长道:“要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 这话一出。 在场几人不由默默的对视了一眼。 哪怕是严绍庭。 他为大明朝弄来了红薯这等高产作物大杀器,但对老道长这样的要求,也觉得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让百姓都吃饱肚子? 这不是要了天下官绅地主们的命? 我看你老道长多少是有点不懂事了。 想了想。 严绍庭觉得还是该实事求是一些。 他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瑞薯今年收上来之后便要全数留作明年的红薯种,有了今年这一批瑞薯留种,明年顺天府就能大面积铺开,等到后年北直隶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也就能都栽种上了。” 虽然红薯现在多了一个御名嘉靖薯。 但他们作为臣子的,又如何能开口闭口就是皇帝的年号? 思来想去,严绍庭也只能憋出个瑞薯的名头。 而随着严绍庭开口。 张居正亦是立马拱手说道:“皇上,只要严宾客手上这一批瑞薯保管不做他用,臣就能保证明年全都种在顺天府的田地里!” 高燿却是微微皱眉道:“我看这瑞薯不光能种在田地里,就是山地也都能栽种,不如顺天府今年就开始召集百姓开垦山地,来年除了地里头种上,更多还是应当种在山地里头。” 张居正未曾立马回应。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严绍庭。 红薯这个东西,是他严绍庭弄出来的,该怎么种他自然最清楚。 严绍庭也藏拙,轻声开口道:“陛下,瑞薯这等东西,本来就不能作为主粮,亦非是臣今日所提那如玉一样米以及长在土里的豆子,是可以作为主粮的。高尚书所言,瑞薯该种在山地,也确实妥当,不会因为瑞薯而侵占了原本栽种主粮的田地。” 自己没有记错的话。 小时候。 家里的红薯也都是种在山坡上旱地里的,可没见哪家会傻乎乎的用上好的地种红薯。 而且红薯这玩意,本来就适合在山地上的松软土地里栽种。 嘉靖笑着一挥手:“那就照着严绍庭说的办,顺天府下文,命各州县开垦山地,来岁全都种上嘉靖薯!” 说完之后。 老道长目光如炬的看向张居正和高燿两人。 “顺天府和户部要盯着这件事,朕这北京城里的太仓已经空虚多年了。” 张居正、高燿两人当即躬身抱拳领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