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海洋。 中原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充满了敬畏的。 海上的惊涛骇浪,一个浪头就能将整条船卷入海底,让中原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直到太祖高皇帝创立大明,中原人才开始在前宋、前元的基础之上主动的去接触海洋。 直到太宗文皇帝历经四年靖难,入主南京,登基称帝,大明便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了一支庞大到举世无敌的远洋舰队。 那时候的大明。 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能征服海洋的海军。 帝国的威严也真正的宣扬至万里之外。 只是。 因为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刚刚才走上正途的帝国海军,很快便退步回了只能固守内水,乃至于沿海节节失利的水师。 也因为这些原因,中原人对海洋以及海洋那一边的世界,有所知晓却又并非全知全晓。 就如张居正。 他知道海外有着无数的珍奇,也有着无数的利益。 但是和跨海而出的风险相比。 肃清沿海,就显得更具有性价比了。 反而是海瑞,因为当年在福建为官,近年又在浙江和南直隶当差做事,对海外的了解比之张居正要更多一些。 “海外诸国比之蛮夷不让分毫,不通礼仪,上下只知逐利且贪婪无比,却也因其蛮夷而野心勃勃,皆以自身武力而示人。” “我朝可与之往来贸易,却也要妨碍其野心兹大而犯我朝边境。” 说到此处。 海瑞侧目看向因他这番话而面露怪异的严绍庭。 他笑着说道:“不过严宾客今年谏言开海,促成水师打造战船,实乃明智之举。我朝以王道而行,手中却不可无金石利器。若有野心吞天之辈,敢仗器而来,我朝便能以泰山之势而镇。” 张居正还在满脸疑惑。 严绍庭却是心生意外,没成想海瑞竟然对海事能有这等见解。 这可是意外收获。 他点了点头:“刚峰先生所言不错,以我与那柏富贵往来所知,当下欧逻巴诸国纷乱不休,却也野心颇大。一旦欧逻巴诸国纷争停歇,而他们海上商船、战船修造技艺跃进,恐怕我朝沿海届时便不再是倭寇袭扰,而是这些泰西诸国来犯了。” 张居正则是如同大多数的中原官员一样,面露震惊和质疑。 他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口质疑道:“欧逻巴诸国之患难道还能胜过倭寇?” 严绍庭冷冷一笑。 何止如此? 那可是百年屈辱! 他冷声开口:“倭寇不过欺软怕硬之贼,犹如门前犬牙,只消狠狠迎头一击将其打疼,便能老实服帖。但我观泰西诸国之人,却是野心勃勃。当下我朝强盛,方才平心静气与我朝往来贸易。可一旦我朝式微,而泰西诸国强盛,则必然来势汹汹!” 那是一个几千人就能压着数万、十数万人打的惨烈时代啊! 张居正却被严绍庭这番话吓到了:“岂能当真如此乎?” 海瑞却在一旁帮腔道:“外族无有圣贤,便如蛮夷,若有机会岂会不犯我边疆?” 严绍庭点头道:“太岳兄还需知晓,这么多年以来,我朝与外往来贸易,皆为我朝得利,若换论于太岳兄,岂能甘心如此?一旦我朝式微,太岳兄若为泰西之人,可会来犯而取其利?” 海瑞是从人性上说。 而严绍庭则是从最简单根本的利益上来说的。 张居正目光闪烁。 半响之后。 他才缓缓开口:“所以你的意思是……” “先下手为强!” 严绍庭目光如炬,沉声说道:“天下无有千日防贼之说。此时我朝势大,水师战船即便不如成祖、宣宗之时,却也非泰西诸国能与之比拟。 而今我朝已然开海,国朝得利,水师打造新船,我等人家出海,自当如行兵法,抢占兵家要地,控扼于海外,而拒贼患于国朝之外。” 说完话。 严绍庭便想起来,老张日后的变法全部都是围绕着国内进行的,并没有涉及到外部。 最多的也就是对九边的整顿。 而这依旧是因为大明的路径依赖,觉得敌人只会是从北边过来。 可就算如此。 大明也错误的忽略了东北方向。 或者说,当大明反应过来的时候,也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无力回天。 张居正陷入了好一阵的沉默,脑海里却浮现出一副巨大的海图。 敌人若是从海上而来? 他不由肩头一震。 若当真如此,朝廷短时间根本就扛不住。 边海地带必然会节节失利。 他目光一闪而过,立马看向海瑞,最后又看向严绍庭:“所以这一次海瑞赴任应天巡抚……” 严绍庭尚未开口。 海瑞便解释道:“今日本官升任应天巡抚,也确为严宾客在皇上面前举荐。” 张居正点点头,目光却一直盯着严绍庭,皱眉道:“你没对他说什么?” 随之这话出口,海瑞也侧目看向严绍庭,面露疑惑。 严绍庭还有什么话是要对自己说的? 而严绍庭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当下还不必担忧,只是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却需要有的。” 张居正却不大认同。 他看向了海瑞:“海抚台此次赴任应天巡抚,定要去南京城外龙江造船厂好生看看,若是能让水师多打造出一些更强的战船,方才是正道!” 他这话,海瑞听明白了。 但海瑞却是摇头道:“我听闻,龙江造船厂昔年多数图纸,如今已经不知所踪,朝廷这些年所打造的水师战船,也一直不曾有过改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