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一下。 轮到兰永震呆住了。 自己不过是才说了希望严绍庭能出手帮一帮宣府镇。 这个年轻的太子宾客,开口便是三十万两银子。 不多。 也不少。 刚刚好就是三十万两。 兰永震不由看了一眼周围。 自己今日才将急递送到京中,而显然严绍庭今日是一直都在这严府,却能知道宣府镇这一次正是希望朝廷能拨付三十万两。 前有杨博推荐自己来寻这位大明的财神爷。 后有詹事府右庶子如门客一般,候立一旁。 现在。 开口便是笃定能将三十万两拨付给宣府镇的口气。 这不得不让兰永震倍感惊讶。 他甚至都不愿意去怀疑,严绍庭究竟能不能让朝廷拨付三十万两给宣府镇。 “这……” 于是,便轮到兰永震面带诧异,语气也变得吞吞吐吐。 只不过。 严绍庭却是站了起来,走上前亲自伸手搀扶住兰永震的双臂。 “兰将军快快请起。” “你我当初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一事之缘。” “宣府既是朝廷治下,也是九边重镇,我在朝为官,又岂能不管?” 说话间。 兰永震也终于是脸上带着一抹不好意思,站起了身。 徐渭引着对方坐在了对面的位置。 外头。 自有侍女进来送上茶水。 这头,严绍庭也重新坐下。 他端着茶杯,看向有些神色不安的坐在对面的兰永震,笑着开口:“只是……” 兰永震刚刚端起茶杯,听到严绍庭开口,又立马放下茶杯,双手抱拳。 “宾客有何要问,末将定当知无不言。” 严绍庭笑着点点头:“只是我有一桩事,尚不明晓,确实也要将军能为我解惑。” 兰永震当即脸色郑重起来。 很显然。 三十万两虽然是朝廷的银子,但却都是货真价实的雪银,就算严绍庭有这个本事将这笔银子拨给宣府镇,但人家总不可能真就这么白白的当好人。 严绍庭则问道:“依着朝廷过去的规矩,九边各镇的钱粮历来都是头等大事。各镇的兵饷、粮草、军械也都是每年照给。” 九边就是大明的命。 一旦九边出现危机,大明也就要完了。 这一点,几十年后就会证实。 哪怕九边时不时还是会被关外的贼子突破进来,但只要九边各镇还在,便不会有大问题。 朝廷就还能有腾挪的余地。 就如同前些年一样,鞑靼人都冲到了怀柔、顺义,最后还不是只能退回关外。 可一旦如宣府、大同这样的边镇完全失守。 那大明黄河以北,都将真正成为乱战之地。 严绍庭接着说:“这一次即便宣府关外出现敌情,但按照过往的惯例,宣府也是能应对的,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急递京师,请调钱粮,且数目还如此之大?” 兰永震心中一跳。 果然。 这位太子宾客即便是人在家中,但朝中的消息却依旧能及时掌握。 兰永震深吸了一口气。 “此次关外动向不同于过去,总兵官认为,俺达部此次很有可能是奔着大举叩关入边,要携大军大肆洗劫我朝边镇,甚至是……” 严绍庭当即目光一沉:“马总兵还认为什么?” 兰永震当即肩头一震:“总兵官认为,俺达部可能要坏我宣府边墙,做垂死一击。” 这一下。 严绍庭和徐渭迅速对视一眼,两人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如同兰永震所说。 从大明立国开始,这么多年下来,其实关外不论是鞑靼人还是瓦剌人,亦或是现在的俺达部人,其实势力都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削弱。 当然。 维系了大明边疆二百年安宁的九边,也在急剧弱化,积攒了无数的弊端。 可若是俺达部现在当真要在尚有余力南下的时候,真的要大举进攻,而不是如往常一样只是叩边劫掠,这个问题就真的大了。 严绍庭立马问道:“三十万两银子,马总兵到手之后,会作甚?” “急征民夫修缮边墙、修筑戍堡,征募兵丁充实各处边墙,增加万全左卫、右卫城及宣府城城防及粮草军械库存。” 兰永震如实开口。 严绍庭则是眯起双眼。 依照马芳的思路,宣府这是在准备打硬仗,修墙积粮囤积兵甲军械,防止边墙被俺达部击溃后,以宣府镇境内的各处卫所军城为枢纽,牵制敌军而后意图还击。 只是这一次俺达部当真会如马芳所料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