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畿却是因为输了钱,闷闷不乐道:“可东楼还有润物都在朝中,小雀儿也有个龙虎大将军的名头,长久以往,他们在朝总会被人抓住把柄和机会。” 钱德洪却立马开口:“小雀儿那是陛下的福将,身在朝中却又游离在朝堂之外,因果不沾。润物更是陛下宠信的臣子,如今说来真正担心的也就是东楼了。” 严嵩对此点头表示认同:“说来,若陛下这两年……到时候让东楼去翰林院修书,是个好差事。” 三人齐齐的看向严嵩。 因为他这话里,已经包含了严太师认定皇帝活不了几年就会驾崩,到时候新帝登基,严世蕃就可以去翰林院为皇帝修实录的暗示了。 王畿立马询问道:“东楼能愿意?” 按照他的认识,严世蕃可不是个能心甘情愿远离权柄,躲进翰林院给皇帝修实录的人。 严嵩却是哼哼了一声:“他如今就算不为儿子着想,也该为他的孙子想想,一家之荣,一国之盛,岂容他再胡来!” 这是用严无忧绑住严世蕃这个当爷爷的呢。 三人不再说话。 王畿将手伸到了严嵩面前的钱袋子上。 不多时。 麻将声照旧响起。 而在北京城里。 一场巨大的风波已经酝酿到了最后。 因为朝廷中开议新政,支持者和反对者,从一开始的争辩新政之法,转到最后双方的直接人身攻击。 无数弹劾奏疏在朝堂上如潮水一般汹涌着,各部司衙门的官员都已经无心朝政国事,陷入到弹劾和自辩的处境之中。 纷纷扰扰。 好不热闹。 倒是长官奏本用纸的户部乙字库的人忙的不可开交。 毕竟这些朝中官员相互弹劾自辩,用的奏本纸张都要他们来出。 这一日。 在上午朝中又一次进行了一波弹劾和自辩风潮后。 中午各部司衙门按时开火做饭,好让官老爷们都能吃饱肚子,继续纸笔攻击对面的人。 然而。 今天却又注定了是不一样的一天。 当各部司衙门里支持新政的官员写好议论新政利国利民的奏疏,或者是攻击反对者的弹劾奏疏,亦或是回应自己被弹劾的自辩奏疏,准备将这些奏疏送到内阁。 却发现,对手忽然都消失不见了。 不多时。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人们也终于是知道了真相。 以礼部尚书严讷为首,六科和都察院的部分反对新政的科道言官为辅,与朝中一众反对新政的官员,在中午吃过饭后便齐齐的出了衙门,赶赴到了西苑的西安门大街,近五百名京中官员按照品级整齐的跪在了西安门下! 劝谏! 百官劝谏! 熟悉的一幕,再一次浮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这一幕,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比的熟悉。 自正德朝开始,京中百官跪谏宫门,已经是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了。 便是本朝,自皇帝亲自开启的大礼议之争开始,便有过不知多少次的百官跪谏。 结果也都清清楚楚。 那时候,皇帝面对朝中百官宫门跪谏,发动了一次次的廷杖,那些年里因为官员跪谏宫门,被廷杖致死的官员就不知凡几。 几十年过去了。 现在,又要再次上演了吗? 内阁。 刚刚接到西安门外百官跪谏宫门前消息的首辅高拱,瞬间眼前一黑,一下子就跌坐在了椅子上。 吓得袁炜和李春芳赶忙起身赶过来,搀扶住脑袋里气血一阵阵翻涌的高拱。 前来通报消息的官员低着头不敢动弹半分,几名在内阁做事的中书舍人更是畏首畏尾,大气不敢出一点。 “元辅!” “元辅醒醒!” “传!快传太医为元辅诊脉!” 袁炜和李春芳两人看着听到消息后就立马昏厥过去,脸色一阵发黑的高拱,也是被吓得心乱如麻,唯恐高拱在这个时候出什么事。 今天已经闹出百官跪谏西安门的事情了。 要是再闹出因为百官跪谏,当朝首辅怒极冲血而亡,这事情就彻底解决不了了。 朝廷的体面和所有人的颜面,也都要彻底被丢光。 袁炜几声呼喊,始终不见高拱有什么反应,他慌乱的看了李春芳一眼,然后一咬牙,伸手狠狠的卡在了高拱的人中上。 袁阁老真的是被吓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