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文武百官,军民看众,齐声山呼。 西安门前,一时庄严肃穆。 嘉靖站在御座前,目光平静,胸中却有一团炽热在运转激荡着。 他缓缓张开双臂。 “众卿免礼。” 群臣再行叩谢,方才起身。 嘉靖也在这时缓缓落座。 严讷等人却没有起身,仍是继续跪在西安门大街上。 坐定下来的嘉靖,穿过前方以高拱三人为首的臣子,将目光投向并没有借着自己出现到场,而站起来的跪谏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动静和反应。 他侧目看向黄锦。 “与诸卿赐座。” 黄锦领命,走到御座台阶旁边,再一次冲着后面宫门前的太监们招了招手。 于是很快人们就看到,又有一批太监左右手各提着一只软凳走了出来。 然后这些软凳就被安放在御座前那些站立着的官员身后。 这一举动显然是再次让高拱等在场官员心中疑惑不解。 要知道,自从严太师荣退之后,朝廷当下还没有人有资格受到皇帝的赐座。 而这一次,却是这么多人被赐座了。 皇帝这是要开茶话会? 有人甚至侧着身子,探头向西安门后看了几眼,想要看看等下是不是还会有人送来茶水瓜果糕点。 但不论如何。 皇帝赐座。 高拱为首的官员们,便再次躬身抱拳颔首:“臣,谢陛下赐座。” 随后。 这些人便动作整齐的半坐在软凳上。 一坐,一跪。 悄无声息,西安门前的官员们便被划分成了两派。 其中滋味恐怕也只有如严讷这样的当事人才能品味了。 嘉靖这时候才开口道:“朕,君天下者。” 皇帝此言一开,高拱等人眉头便微微挑起。 很显然。 皇帝是要开长篇大论了。 而且很有可能,今日这一场圣谕将会彻底改变朝堂格局。 果不其然。 紧接着,嘉靖便继续默然说道:“朕自即皇帝位始,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书》言:先知稼墙艰难,乃逸。又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陡禹之迹。夫成王初亲大政,而周公即拳拳以此告之,其意深矣。朕,仰荷天眷,获嗣丕基,自惟寡昧,未烛于理。” 西安门大街一片寂寞。 旁人或许听不懂皇帝这番之乎者也,可高拱等人却听得真切。 皇帝这是完全在用敕诰的形式发下圣谕。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一篇圣谕的开篇之言了。 仅仅是这一段话,就足以体现出皇帝在经文上的功夫。 高拱甚至觉得,如果换作是让当今去应试科举,仅仅是这一段话就足以拿下一个两榜进士。 功底。 是很容易就看得出来的。 而西安门前,皇帝的话还在继续着。 “朕,常尝恭诵我太祖高皇帝《籍田》谕,成祖文皇帝《务本训》,乃知王业所由兴,民生之不易。乃观祖训所载居安亡备之戒,又日兢兢焉,放政群贤,以期仁政于民。兹躬率臣民以尝耕籍于田,又屡敕边吏慎固疆圉,搏求制虏长策,亦欲庶几乎知艰诰戎,以觐扬我二祖之光烈。” 皇帝的声音在西安门大街上传荡着。 但严讷却是嘴角抽抽了几下。 皇帝这段话纯属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朕,惟自古帝王立纲陈纪,移风易俗,一禀于礼法,使尊卑有序,上下相承,然后体统正于朝廷,教化行于邦国,所以长久安宁有此具也。当周之隆,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分职率属而万国理,朕甚嘉之。” “至汉文时有以弃礼义,捐廉耻,长太息者,神爵中有以述旧礼王制为本务者,宋嘉佑间有论审势称殷之先罚者,有疏瑾习比唐之季世者。或谓西汉贵刑名而阙于礼文,宋盛声容而疏于法制。” “我太祖高皇帝用夏夏变夷,敷政立教,尝谕侍臣曰:礼法明,人志定,上下安。又曰:制礼立法非难,遵礼守法为难。乃集为礼制,著为定式,颁律令大诰于天下。” 似乎是说的太多,嘉靖的脸色微微涨红,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而后他又深吸一口气:“朕以冲昧,嗣守鸿业,四十有五年,夙夜兢兢,惟成宪旧章是监是率。间者深诏儒臣进讲礼经,重辑会典,使诸司有所遵守,庶几绍休圣绪,以兴太平。乃世教浸衰,物情滋玩,习尚亦少敝焉。其甚者士伍辱将帅,豪右凌有司,宗庶讦亲藩,属吏傲官长。凌替若此,何以消此悖慢使就约束欤?贪黩败节,奢侈逾制,谗说殄行,虚声贸实,诡异坏心术,倾危乱国是。” 终于。 皇帝的话锋转变,开始变得严厉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引经据典,转变成了对当下国朝政事的评判。 众人无不是绷紧精神,仔仔细细的倾听回味着皇帝的这一番话,等待着接下来的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