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又是五日一间隔的休沐日。 早早的。 大明袁阁老便踩着城门打开的时刻,命家人驱赶马车出了城,直往昌平方向而去。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他不得不和李春芳同意高拱提出的法子,配合高拱以他们三人为首推行新政,而不被后续进入内阁的新人取代。 这当然是袁炜和李春芳的自保手段。 现在不向首辅低头,难道等以后被不知道哪里来的新人给排挤走?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东南五省平倭战事的推进,胡宗宪这个兵部尚书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入阁。 这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名额。 再有会是谁? 胡宗宪那可是明眼人都能干出来,是个干实事的人。 这些人入阁,他袁阁老恐怕就再也不能坐班喝茶了,要么老老实实干事,要么就请辞回家。 所以等到今天休沐,一大早袁炜便赶赴昌平。 有些事情还是得要和严太师取取经要个说法的。 毕竟有个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就是严嵩可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个活着被赐予太师尊荣的人。 心中纷乱。 袁炜终于是由家中马夫驱赶马车,到了昌平。 可到了昌平袁炜却反倒是不急了,刚到了镇子外面就叫停了马车,自己安步下车,沿着通往书院的大街漫步了起来。 如今的昌平愈发的热闹了起来,街上整日都能看到陌生面孔。 这些都是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学子或是商贾,想要一睹昌平书院的盛况。 一个很小众的知识点。 已经施行了有两年的待官生保送制,昌平书院的学子历来都是最热衷这一条为官之路的。 毕竟。 裕王爷就是昌平书院的山长呢。 外来人多了起来。 昌平自然而然的就发展出了众多的客栈、酒楼店家,于此同时街上也有众多百姓开始脱离务农,转为摆摊挣钱。 一早便急着出城的袁炜,嗅着街上食物的香味,不禁味蕾大动。 钱袋子就提溜在手上。 然后。 袁阁老手上就多出来油饼、胡辣汤之类的东西。 走一路吃一路。 等袁炜用一块糍粑垫底,从袖中取出一块手巾擦拭干净嘴唇,他已经到了书院门口。 当朝阁老到来,书院的门房自然是立马就将袁炜给引入书院中,并遣人往太师处通禀。 不多时。 已经吃了个饱的袁炜,便出现在了书院上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上。 也是在这里,袁炜终于是遇到了今日一早就出门,在儿子严世蕃陪同下跑到山顶观赏日出的严嵩。 “太师。” 袁炜礼节周到而恭敬的行礼。 严嵩此刻瞧着气色大好,面色红润,额头带着一丝丝的汗水。 瞧着出现在面前的袁炜,严嵩脸上微微一笑,指向观景台边缘的条凳。 袁炜立马上前,却不是自己坐下,而是取出手巾将条凳擦拭干净,然后站在一旁。 “近来朝中诸事纷扰,今日休沐,下官冒昧前来,还望太师能指点迷津。” 说完后,他又行了个弟子礼。 严嵩处之泰然的受了这一礼。 抛开官场上的尊卑上下,严格来说,如今朝堂内外心学弟子济济一堂,他在这里面的辈分可是不低。 诚如整日里与他打麻将的聂豹,那也是拜过自己为先生的。更不要说,自己当初是与王守仁平辈而论,往来书信,交流经学。 德高望重。 完全可以用来形容现在荣退闲赋在家的严嵩。 坐定之后,严嵩看向山下的寥寥人烟。 “昨日下衙,东楼便出城赶了回来,也将前两日西安门前的事情说与老夫知晓。” “袁阁老今日登门造访,想来便是为了这桩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