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姜小黎瞬间沉默。 台词的含义她能理解。她不明白的是,余天为什么会忽然流出眼泪。 “你怎么了?” 她歪着头,皱眉问,“感觉你好像亏欠谁很多很多一样!” “没啥。” 余天不做解释,擦了把眼角,笑道,“这部喜剧电影十分感人,我只是想起了里面的场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不说这些,我想问问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你看过吗?” 姜小黎回答两句,两人嘻嘻哈哈又聊了一会儿。 直至两小时后,余天觉得此时该起身出发了,便说道,“你的演技我看到了,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帮你,行了吗?走吧,时间不多,还是赶紧去研究封面要紧。” 即刻起程。 令余天出乎意料的是,姜小黎居然拥有一辆属于她自己的红色小汽车,难道是妥妥的小富婆? 看来这也是她为什么不着急赶赴火车站的原因。 她开车的技术还不差。 一路前行,风吹着她的波浪卷,掠过她美丽脸庞上的黑色墨镜,看起来,还真有点儿老香港电影中的演员,在环海公路开车兜风的感觉。 车上也是一路欢乐地聊着。 直至下午三点,两人方才将车停在市区的时装杂志社楼下。 “时装。” 姜小黎抬头看着挂在四楼上面的白底红字匾额。 “对,走吧,上楼瞧瞧。” 余天也下了车,推开楼下的门,带着姜小黎走上楼去。 八十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且电视也属于稀缺品。 所以大众获得文化娱乐资讯的媒介大多数还是报纸和杂志。 年轻人平日里除了逛街游荡去公园以外,去得最多的还是报刊亭和邮局。 如林长水所在单位也有阅览室,职工们或者工厂都可以订阅各类杂志和书刊。 姜小黎对电影狂热。 她平时看得最多的,还是影响力最为巨大的大众电影。 里面除了有国内外最新的电影动态以外,还有不少影迷寄去的‘互动来信’。 在去年。 姜小黎有幸上过两次电影封面。 但当时都是剧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