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彤特别喜欢和李婉柔相处,喜欢她的温柔和坦诚,所以毫不忌讳,有啥说啥,就像对姐妹说着心事一样。 她又讲了许多。 当初头两次高考的成绩在镇里数一数二了,随便哪个重点大学都能上。 可她坚持报考华清,不接受调剂,为了这件事,家里闹得鸡飞蛋打,母亲险些喝了农药,一团乱麻。 “我家里还有个十三岁弟弟呢...” 学习之路也不容易,早在高中一年级时父母就希望她辍学,着重培养男孩儿。 她的家庭听起来和门小美有些相似,但当初门小美是自愿退学供养老娘和弟弟的,而她这是在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逼迫中坚持下来的。 “行。” 李婉柔痛快答应了,莞尔一笑,“正巧我有个想法,我想成立个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打算和学校申请一下,以我个人的名义组织,你做会长,怎么样?” 华清有太多和刘彤相像的人。 他们来自贫困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上了理想的大学,精神上很富足,但物质上很空虚。 刘彤一怔。 这得多少钱? 假定帮助五百个人衣食住行的话,每人每月平均下来,就算二十的话,怎么说也要一万块钱! “你太善良了!” 其他吃饭的同学听到之后,也竖起了大拇指。 但他们哪儿知道。 李婉柔善良是一方面,另一边,她也是在给余天积累福报。 积德行善能使她心安。 祈祷余天未来能顺风顺水,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幸福地和自己白头偕老度过余生。 中午忙碌一会儿,李婉柔简单拟定了一份成立个人助学基金会的申请,以晨曦集团的名义。 一年十几万对她来说是小钱。 但对于在校的贫困学生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教务处很快批准,递交给副校长审核。 副校长同意之后,又递交给校长做了终审。 “晨曦?” 校长手持钢笔,签字之前说道,“之前给咱们学校捐了两万块钱图书的也是晨曦集团吧?不错,这才是人民企业家,知道回报社会,有机会的话,我得争取当着上级领导的面儿好好表扬表扬。” 五点。 下午课结束。 李婉柔准备回家,刘彤和高思雅一直陪在她身边。 “问个问题...” 上了一下午的课,李婉柔有件事特别不理解。 “下午英语课的王老师好像不太喜欢我,每次我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都装作看不见,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