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席上的苏云深恰好看到了自说自话的吕思源。 转而,他又看向了方才陆倾川喝酒的地方,暗自想道,看来你更钟意这个寒门小子。 另一边,陆倾川正在思量着董仲达的话。 此人不仅仅是当世的大儒,他还有一个身份,或许应该说,曾经。 帝师! 就算他已经从国子监大祭酒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如今的天命皇帝也照样每年派人前来慰问,而且,必有天子近臣代行弟子礼。 这是何等的荣耀!? 外人看表象,高手看门道。 正因为董仲达是天命皇帝的授业恩师,陆倾川才更加关注他对西蜀的看法。 紫阳关一战,袁崇风与史遇春领兵以最小的伤亡将西楚的骄傲踩在脚下狠狠的摩擦,无论是对西蜀还是对大唐百姓而言,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但对于君王而言,却不一定。 西楚皇帝最是忧心,大唐皇帝最是忌惮,唯有一个北齐皇帝,看着好像高枕无忧,但事实并非如此。 北齐苦寒,一直有南下侵唐的野心。 但是,突然冒出来的陆倾川极其所带领的四十七万沙场雄兵,直接打乱了北齐皇帝的所有布局和谋划。 这事儿换了谁能甘心? 就算不甘心又能如何? 派出去一波又一波的杀手,死了一批又一批的谍子,换来的却是一场又一场的空欢喜。 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但无论如何,最应该思考对西蜀的国策的,还应是大唐天命皇帝李天钧。 身为帝师的董仲达,或多或少都能猜测的处一些帝王心术,只是看他说不说出来而已。 没有机会,就给他创造机会。 这尤广亮,是正儿八经的江南临安人士,所以,选择他是最无风险的。 而且,还并非是陆倾川这一派先去让他在诗会上提出此问的。 君和王,本是置身猜忌的两端,却都找了同一个人去询问同一个问题,真是无巧不成书。 尤广亮恭声道:“我等亦知如此,因而想请教先生有何高见。” 董仲达注视着尤广亮那双清亮而儒雅的眸子,似乎想从其中寻找出什么端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