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蜀道难 第一百零八章 竹海书院-《皇途》


    第(2/3)页

    而后,因为看不管原先的江州军鱼肉百姓的跋扈做派,王猛拉了自己信得过的一小票人揭竿而起,闹了一次小规模的起义。

    百十来号人的起义,在一支军队中,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很快就给镇压了下来。

    再后来,王猛在奄奄一息之下给路过的陆倾川给救了。

    叛军王猛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发生了转变,靠着无数的军功,成就了而今的一方守军将军。

    陆倾川时常和大姐陆攸宁谈起这王二愣子,陆攸宁对他的期望也是有的,时常告诫他要多读书,而今看来,他是放在心上的。

    ——

    江州城,沈家。

    在黄昏之时,沈家小姐沈清秋披着一件白色貂裘,坐上府外那辆早已候着的马车,向城外驶去。

    马车从城外官道上疾驰而过,穿过了城外的几个小村子,而后绕着那座沉舟山的山道行进了片刻,一座书院便映入眼帘。

    书院周边,是一大片翠竹林。

    傲然冬雪岂寒梅,沉舟山侧有翠竹。

    这句话中的翠竹,说的便是这书院边的翠竹。

    这沉舟山的翠竹林,很早便是沈家的产业,因为蜀中名士沈晗光在此建书院办学授课,变得更为闻名,据说不少中原地区的人来此,千金只为求一竹。

    马车停下之后,沈清秋独自下车,让那车夫在此候着,而后缓步入了竹海书院。

    便是夜幕即将来临,这片翠竹林,也是极为好看的景致。

    隐隐的,似乎又碧如翡翠的莹莹光泽从翠竹上散发开来,置身其中,觉得美,远远观看,更是神异非常。

    可沈清秋似乎无心欣赏,秀眉紧锁,由着书院内的登山小径,来到了一处雅致的小院内。

    院内,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见到沈清秋来了,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问安道:“见过小姐。”

    沈清秋嗯了一声,而后停步问道:“杨文,你家先生在屋里?”

    那书童杨文见到沈清秋问起,应声道:“是的,先生已经在屋内注解四书有小半个时辰了。”

    沈清秋径直而入,到了里屋,果真有一青年儒士坐在桌案旁,借着明亮的灯火,手捧一卷儒家书籍,沉浸其中。

    他的头发墨染似的,衬托出他发髻下白色脖颈的诗意光泽。

    他那身青色衣衫显得有些宽大,但他背脊挺直,好像在这书院内外的翠竹一般,倒是将这身衣衫传出了一种别样的精气神来。

    这位公子之时静静的沉浸在书卷中,说不尽的优雅贵气,令人看着便觉赏心悦目,而不忍也不敢打扰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