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夺嫡(6)-《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云南昆明大观楼的百字长联中就有“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说。

    北宋开国元年的一天,赵匡胤百无聊赖,自己在后花园拿着弹弓打鸟玩。

    这时有官员很冒失地闯宫求见,太祖爷以为有大事赶紧放下弹弓接见。

    结果这位官员哥啰嗦了半天,没有一件是军国大事。

    太祖爷上火了,官员哥却理直气壮:“臣以为不管多小的政事,也比打鸟玩重要吧!”

    赵匡胤可是一员武将脾气耿直,一句话冲了肺管子;顺手抄起玉斧朝着官员哥的脸上就砸。

    官员哥的两颗门牙应声落地,这哥们儿真有涵养;抹了一口血不声不响地蹲下身捡起门牙放到怀里。

    见对方是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儿,皇上更生气了;把手指着官员哥们儿道:“你把牙藏起来想干吗?难不成要去哪儿告我!”

    官员哥门儿又是一句不卑不亢的话:“臣是告不了皇上的,可是会有人把今天的事儿记在史书里的!”

    赵匡胤闹了个大红脸,知道自己太失身份了;赶紧赔着笑脸掏银子和人家私了。

    一件小事足见赵匡胤的理智和宋朝政治环境的清明,赵匡胤虽然是军人出身,虽然也会犯低级错误,但是他是有忌惮的,或者说他是有行为自我约束力的。

    设想一下,如果赵匡胤手中是一把李逵用的夹钢板斧,或者说他不依不饶要开刀问斩,那位官员哥还有命吗?

    宋太祖把握分寸的火候窥一斑而观全豹,因此宋朝的臣子也敢于秉理冒犯天威,斗胆直谏。

    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宋太祖最大的功绩不仅仅在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在于建立了一个温和平顺的时代,创立了一整套清明有效的政治制度。如同他手中把玩的那把玉柱斧,既有价值又不失威慑力。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便立下祖训:不杀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