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石泉城(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李继迁的曾祖父李仁颜仕后唐为银州防御使,李继迁祖父李彝景仕后晋,父亲李光俨仕后周。
公元963年(北宋太祖建隆四年),李继迁出生于银州(陕西榆林)无定河边的一座官宅中。
李继迁生下来就有牙齿,长大后以“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公元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李继迁的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李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宋时领州内蕃部事宜的党项首领。
李继迁既得此职,野心便就膨胀起来;密谋趁北宋和辽国二虎相争的机会建立以党项人为主的国家,在宋辽两国之间游弋发展;如果壮大起来便就灭亡宋辽两国。
李继迁的野心不为不大,可他当时只是一个12岁的小孩;有野心也难能实现。
七年后也就是公元980年,李继迁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觉得建立国家的设想还欠一点火候,便就带了100名亲信向茂州石泉城一路赶来。
100名面亲信是李继迁训练出来的死士,人人膀大腰圆;个个武功不凡。
这时候地处石泉城的羌人不断起事,李继迁觉得羌人跟党项拓跋氏同源同宗;是建国的有生力量便想前来招募他们。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和石泉城党项羌毗邻的吐蕃人;吐蕃人在唐朝“贞观”之后跟大唐连年格杀是中原王朝的宿敌,如果能为西夏建国所用那就是阿弥陀佛。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后,吐蕃军队趁乱大举进攻唐朝;因唐朝地方将领与唐中央产生矛盾而故意放吐蕃入侵,加上宦官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使得唐中央未能及时布置防御,导致吐蕃占领长安15天;还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唐代宗见势头不妙匆忙逃往陕州。
后来郭子仪施疑兵计使吐蕃退兵,但吐蕃占领了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使唐朝庭失去半壁江山。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逝后,唐德宗主动派遣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
诏书中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齐抗、鸿胪卿崔汉衡、计会使于頔、樊泽、入蕃使判官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史称《清水会盟》
《清水会盟》是把唐朝凤翔以西的土地全部割让给吐蕃,这是历史上华夏民族第一次的割地求和条约。
《清水会盟》后吐蕃并无诚意,之后唐朝爆发了泾原兵变;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