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牧马监(1)-《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公元前119年武帝下令实施的最大一次出击动用骑兵14万,步兵和运输人员数十万,还有运输马10万匹。
此役一度占领匈奴生息中心区,迫其逃向贝加尔湖一带逃窜,但汉军也因染疫和征战死兵数万、亡马10万匹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武帝晚年派李陵北进时只能给5000步卒,结果遭匈奴骑兵追攻覆没;证明马匹经久战消耗巨大,汉军不得不停顿攻势以恢复经济并补充马匹。
为取得汗血马改良马种,武帝还不惜派兵千里远征大宛,马政已成为当时头等战略产业。
汉朝经百年持久消耗战终于击败匈奴,也是优势经济实力支撑的马业胜利。
但随着汉朝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封建小农经济也逐步发展成为地方豪强垄断经济。
因此民间的马匹喂养,也逐步的集中到了地方豪强手中。
汉朝初期由于中央的权威、地方豪强的势弱,中央尚且能够有效控制地方豪强的恶性发展。
由于后期的攻守易转,地方豪强的不断强势;也为三国前期的地方诸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地方豪强视马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当然不能放弃喂养。
所以无论是曹魏征乌桓、蜀汉征南蛮、东吴征百越,军马资源的后备力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隋末李渊晋阳起兵时,李氏父子仅有兵士3万,战马千匹,尽管在以后的征战中唐朝步兵规模越来越大,可是骑兵仍然很少,武德二年,全唐总计有战马三万六千七百匹,可见唐初国内战马的缺乏。
直至武德三年,一位影响唐朝马政的关键人物降唐,这个人就是张万岁。
张万岁陇右人,对养马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管理体制。
在张万岁任职期间,唐朝全国牧马迅速增长,河陇地区地丰物旷加之重要的战略地位,牧马大量地被徙来,这为河陇地区马牧业的兴旺提供了马匹基数。
经过张万岁多年的努力,到贞观三年李靖征突厥时,唐朝战马已经不输于突厥战马。
张万岁的陇西牧马场不仅为唐军提供了十余万的良马,而且马场栏中尚存十余万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