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牧马监(8)-《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刘敏这么想过,最后便就默认了张敬十匹马的创意。

    其实行军打仗一兵配备两匹、三匹、甚至四五匹马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辽国契丹人侵犯北宋边境,一兵都是配备两匹马;蒙古大军横扫欧洲大陆时一兵配备3匹甚至更多的马匹。

    无论是古代的华夏还是中世纪的欧洲,一名骑兵配备2到3匹马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保证了高机动性以及奔袭的能力。

    毕竟一匹马负重奔跑与不负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在备养更多的马匹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上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骑兵可以说是最出名的。

    13世纪时,蒙古骑兵的所向披靡不仅战斗力惊人;更让人震惊的是军队的长途奔袭能力,以及出名的“假撤退”战术。

    蒙古骑兵的军队一般会在行军的时候携带数量极其庞大的马群一起行进,每个骑兵一般都有好几匹备用,两匹是最少了,大部分的蒙古骑兵能够达到一个骑兵有三到五匹马。

    蒙古骑兵要是一兵拥有三匹马,那么一般情况是一匹用来乘骑,一匹驮运军需物资;一匹下马驹人喝马奶;老弱之马杀了吃肉,因此蒙古骑兵永远不缺乏后勤保障;马匹便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像宋朝人作战,每一个兵士要两三个民伕后方运输给养;给养供不上战事很快就败北。

    草原民族的原始和中原王朝的文明展现无遗,但落后的草原野蛮往往会将文明的中原文明打得落花流水。

    蒙古人作战的战马一般是紧跟在大部队的后方的,不仅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时都可以随时更换。

    这中比较灵活的换马法并非蒙古人的创造,中原王朝也有一兵配多马的实例。

    公元七世纪的唐朝军队中精锐的朔方军和河西军都是一个人两匹马的配备。

    宋朝时期,金朝的骑兵也曾经是一个人配两匹马。

    不过蒙古骑兵资源更丰富,获得草场越多马匹的资源就不断扩张;因此数量可以说是十分惊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