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窑庄(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龚黄杏告别王周后去了清水河的岳自成家,岳自成是朝廷的五品命官;在凤翔府做知府,因为母亲亡故在家丁忧;近日要给母亲做三年大祭,邀请龚黄杏给岳府杀猪。

    杀猪是下贱职业,跟做官的八杆子也搕不上;但龚黄杏觉得做官的都好面子,平民百姓请求他们办的事十有八九能成;便就将苟员外在火星凹西头有50亩撂荒地,她家打算买过来做地坑院的事提出来。

    岳自成见屠妇龚黄杏提出这么碎碎的事,便就一口答应下来。

    岳自成的母亲三年祭日那天,苟员外赶来祭奠;岳自成便说自己有个亲戚想买火星凹那50亩荒地。

    请注意是买50亩而不是一亩,这是龚黄杏给岳自成的原话;岳自成只说是自己的亲戚要买,将龚黄杏的话原盘端给苟员外。

    苟员外打躬作揖笑声呵呵道:“岳知府的亲戚要用火星凹那50亩荒地,苟某分文不收送给即可,买什么买!”

    岳知府说那不行,要苟员外按市场价开个数;苟员外想了想就说出10贯钱算啦!10贯钱就是10两银子,一亩地平均200文钱。

    岳自成想了想撂荒地一亩200文也差不多,便就让龚黄杏拿10银子交给他的下人;下人把10两银子给了苟员外以王周的名字和苟员外签订了买地契约,经过里正公正完全合法化。

    当龚黄杏将地契交给王周时,王周哪里敢相信这是真的;可50亩地契上的名字真真切切是他王周的名字,王周再也按捺不住,便就跪在地上给龚黄杏老老实实磕了三个响头。

    地坑院施工如期进行,开挖掘土之前龚黄杏请来了风水先生看了风水。

    风水先生不是别人,就是天台观的一清道长。

    一清道长将50亩撂荒地全都勘察一番后,选定了地坑院开挖的中心位置;亲自设计了开挖和凿窑方案,这才让王周和请来的工友开始挖掘。

    挖掘工程展开后,一清道长又逐条逐句讲述地坑院在华夏建筑史上的重要位置。

    地坑窑院是建筑史上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它是利用自然地形下沉式的挖掘,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

    地坑院在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形迹,这与普遍通用的上竖式材料垒砌;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这种一反常规的构造方式,是地坑院最大的价值所在和魅力体现;地坑院是在黄土层中挖出的居住空间,这种建筑形式从绿色生态建筑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生态建筑”,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看,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的典型范例。

    由于地坑院没有明显的建筑外观体量,可以认为大自然的山山峁峁就是它的体量;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风貌就是它的形象。

    地坑窑院的构思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由地面下到院落再经由院落进到窑洞;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

    处于地面,人的视野十分开阔,步入坡道视野受到约束,再进到院落便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虚实、节奏的对比变化。地坑院深入土地之中,融合在自然之内,长天大地一色,院里花开满院,蜂飞蝶舞,院上“车马多从屋顶过”,呈现出一派田园之美、自然之美。

    中国的黄土窑洞民居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人工与天然的有机结合……有的整个村庄建在地下,是建筑生根于大地的典型代表,其自然风格与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敦厚朴实的性格,乡村住宅应寓于大自然之中,好像是大自然的延续。”

    先秦时有一本书叫《考工记》,记录了当时“百工”造物的一些原则,第一条原则是造物要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道理,创造任何一种物件都要考虑到天气、气候、季节的变化。

    而地坑院,充分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的营造法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