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汴京(3)-《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北宋东京汴梁在当时已经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型都市,由于人口众多,消费旺盛,坊市制度逐步瓦解后,不论是城内的市场,还是城郊的集市,都是一派客商云集、交易红火的繁华景象。
此时东京汴梁已经将商品交易经营扩大到全城街头巷尾、桥头巷口的各个角落,形成“南河北市”的一个庞大的繁荣市场。
在打破坊市制度、放开沿街设铺做生意的同时,东京汴梁还取消了因循千年的宵禁制度,放宽了商业经营时间。
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二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此诏的颁布,明确宣布三鼓以前的夜市开始合法化。于是,东京汴梁开始有了灯火辉煌的繁华夜市。
到了徽宗时期,东京汴梁的商业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市更是盛况空前。
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开场,间有鬼市,甚至还有跳蚤市场,东京汴梁成了不夜城。
当时的夜市往往直到天明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不能不令人惊叹。
东京汴梁最为热闹的当属马行街夜市。这条街长达十多里,街上遍布铺席商店,还夹杂官员宅舍,从而形成坊巷市肆有机结合的新格局;以至于在马行街的夜市上,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
其繁华热闹程度可想而知“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难怪曾经逛过马行街夜市的诗人对这里十分怀念。
汴梁夜市的酒楼茶肆更是一大特色,每到夜晚饭店酒楼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热闹异常。
汴梁城有72家大酒楼,这些酒楼大都以妓女的美色来提高营业额;无不有让妓女陪客侑酒的现象。
尤其到了夜间更是灯红酒绿,生意兴旺。《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凡京师酒楼……南北庭院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盛饰妓女数百,聚于主廊上,以待酒客呼叫,望之宛如仙人。”
为了加强夜市的治安管理,官府派出了大量的治安巡警。尤其是御街上更是巡警林立。
史料记载,当时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便设一个军巡铺,铺中的治安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保卫商宅和店铺,防盗,防抢,防止意外事故。
汴梁的军巡铺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巡警,同时,汴梁的消防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
当时京城“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每遇有火警之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及时扑灭,不劳百姓。”
这些十分有效的治安消防管理措施,给夜市带来了良好的秩序及安定的环境,使夜市繁荣兴盛成为可能。
除了夜市,还有早市。汴梁的早市从每日五更开始。此外,还有定期集市、季节性集市和同行业集市,以及京郊的瓦市、草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