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婚媒(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李沆和姚坦有同样的性格,宋太宗选定李沆为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并明确要求太子赵恒对李沆执弟子之礼。
宋真宗即位后即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李沆也就当上了宰相。
宋真宗继位后,北宋正是内忧外患的时代;北有契丹辽国不断侵扰,西有党项人的虎视眈眈,内部还有益州王均的叛乱。
面对复杂的形势,李沆认真研究对外防御、对内稳定之策;对工作专注到了忘我的境地。
李沆担任宰相后,对己对人都严格慎重;特别不喜欢那些拍马屁和自己套近乎的人。
曾和李沆为同事的胡旦因故被贬为坊州任团练副使,胡旦得知李沆当上了宰相后便写了一封祝贺信;信中除了祝贺外还历数以前宰相的不是,最后吹捧只有李沆当宰相才是众望所归。
李沆看了信后十分不快地说:“我难道真的有那么优秀吗?不过是机遇好罢了,背着别人说人家的坏话,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李沆任相期间,胡旦始终也没有得到任何提拔重用。
李沆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规劝皇帝不能做出超越礼制的事。
宋真宗一直想册立刘敏为贵妃,手谕送给李沆让他办理一下;李沆一看这不符合礼制,便当着侍从的面把皇帝的手谕给烧掉了。
并让其转告皇帝:“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宋真宗无奈也只好取消这个决定。
当时,北宋的士大夫们还流行向皇帝上密奏看谁不顺眼了就向皇帝密奏参他一本,反正被参者也不知道;但李沆却从来不这样做。
宋真宗见自己的老师从不上密奏,就奇怪地问:“大臣们都写密奏,为什么不见老师您写呢?”
李沆回答说:“我是宰相,公事都能开诚布公,何必用密奏?那些向您上密奏的,不是挑拨离间,就是花言巧语的,我对这种行为非常讨厌,怎么还会去效仿呢?”
当时的北宋战事频繁,另一位宰相王旦也和李沆搭档任参知政事,当时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
有一天,王旦对李沆说:“我们哪天能坐享太平,悠闲地生活呢?”
李沆却回答说:“有些忧虑和辛苦,倒是件好事,可以让人时时保持警惕,即使某天真的四方平安了,朝廷也未必能高枕无忧。”
李沆选择每天向宋真宗汇报北宋内的各种灾情,王旦却认为大可不必拿这些小事去烦皇帝,李沆则认为皇帝还年轻,应当使他懂得天下的艰辛、百姓的苦楚,否则,血气方刚的天子不沉迷于声色犬马,就会大兴土木,继而做出劳民伤财的事情来。
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李沆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