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王府(6)-《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86年登记至今,掐指一算已经六个年头。

    六年来的皇帝历程使赵光义感觉到心身疲倦,身体疲倦睡几个好觉似乎能够恢复;心灵的疲倦却是难能治愈的。

    难能治愈也得治,赵光义力争将自己的短板弥补回来。

    于是乎,在登上皇帝宝座不久便发起对偏安一隅北汉小朝廷的进攻;北汉小朝廷被强大的宋军倾没,国破山河岁的北汉主刘继元投降。

    北汉主刘继远投降并未引起宋太宗的重视,在他心目中;兄长赵匡胤在位时难能攻克的北汉朝廷这块“硬骨头”,在他手中简直是不堪一击。

    从这个层面讲,赵光义自我感觉良好地要比兄长睿智好多倍。

    赵光义认为自己睿智的另一个变现就是得到北汉大将杨业杨无敌,杨业归顺宋朝;使赵光义有点飘飘然,发兵夺取燕云十六州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然而,事态的发展是不以赵光义的意愿为转移的,攻打辽国占领的幽州之地宋军一败涂地;赵光义身中毒箭抢得一辆驴车侥幸讨回汴梁,这件事成为他心头一桩难能抹去的耻辱。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宋辽直接对峙。

    双方接触线大体东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拒马河流域的信安军(河北霸县东)、霸州、容城(河北定兴东南),然后折向西北至飞狐(河北涞源北)及灵丘(山西灵丘)以南,直达代州雁门(山西代县北)。

    此线以北为辽控制的幽云地区。当时习惯把幽云十六州中位于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7州称为“山前”,把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代9州称为“山后”。

    辽对这一地区特别是幽州十分重视,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外,还在隋唐蓟城的基础上对幽州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使幽州城成为方圆36里,城高3丈、宽1.5丈,人口30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

    宋军在消灭北汉时,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部队;赵光义企图乘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北汉刘继元已降,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兴,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

    当时宋军诸将,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他们以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

    赵光义却兵来将挡,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

    当时扈从六军,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结的;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被臣下谏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