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生计(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除了帮忙种田打谷的农业浮客问题——这类种田的时令型帮佣浪人,搁在民国就叫麦客了;另外还有商户、手工业者、机户、匠户等、以及来到大城市打零工的浮客。
城镇坐商大多数是在籍的手工业者,是不许流动的。
瓦子小姐、茶行掌柜、机户、匠户这些都是一年几次要交税,还要服至少两次徭役的技术工人;是随时都能找到人的。
譬如匠作坊,在徽宗时代绝大多数是军队在干活;史载常有七千将作军。但仍有时候会干不过来,这就要征发劳役。
这徭役是庶民应尽的义务不可逃避,只有读书人和贵族可以免役。
北宋的行商又是怎么流动的呢?法律规定:野生商人到埠,首先必须自觉去相关行会那里报明一切相关资料、上交规费。不报犯法。
报完了行会,还得在行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去官府报备——事实上是把农村保长制度,搬到城里适用于流动性的行商行业。
所有郭户、商户、店家,所有城市常驻户口,门口皆要自觉悬挂户牌,牌子上写明全家男女的年甲、胖瘦、有痣无痣、单双眼皮这一类的醒目特征。
倘有亲友来投随时添上,有人离开,要注明;发现隐匿不报的付有司依式论罪。
官差随时抄录以上自助式户牌信息。遇到流民,随时问讯家人口数及状态讯息,发给与户牌同款的浮客牌、工人牌——类视后世的暂住证,暂住满一年的转为当地正式的下等杂户。
暂住者欲迁徙者,也须自觉前往县衙备案;销去旧牌给发新的“自由行”凭照。
除此以外,还有一类就是阿拉伯、西域外商以及海外商;这个管理得更严一些。
所以,无路引、凭照想到大相国寺买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可能的。
好在刘敏在襄王府滞留时襄王交给她一个金鱼袋,还有一枚雕有“襄王印信”的金牌;见万胜门的禁卫盘查便就把金鱼袋和“襄王印信”同时亮出来。
门禁见刘敏气度不凡,持有“襄王印信”以为她就是襄王,哪里还敢阻拦;慌忙放马车前行。
火水牛将马车一直赶到襄王府正门前面才停下,依旧亮出金鱼袋;门禁点头哈腰地让她们把马车直接赶进去。
火水牛把马车赶到凤祥院大门口,刘敏、红云、杨翠花三人下去;
火水牛将马车停放凤祥院门前的花栏跟前,将三匹马卸了下来拴在一棵大槐树上追上刘敏三人。
刘敏四人穿过凤祥院幽深的回廊走进自己当初打寝的居室,却见门户敞开着。
刘敏大怔,寻思自己离开凤祥院将近月余;走的时候给襄王交代过让老奴张大千过来将门户上锁,可是……
刘敏心中想着便就大步流星赶将进去,却见赵恒独自面壁而坐。
刘敏一见赵恒孤零零地打坐在寝室之中,禁不住热泪长淌;轻轻喊了一声“小王爷!”
赵恒回转头来,见四个精炼后生站在门口;霍地一下从床榻上站起身来正要询问,认出是刘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