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生计(3)-《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赵恒这个皇三子跟他爹太宗皇帝一样是风流倜傥,看见貌美的女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撒手的。
问题是他已经向刘敏、红云分别表示出了爱意,这这时候如果再吃杨翠花的豆腐恐怕会被烫伤嘴;因此才想出这个‘勉从虎穴暂栖身’之计,让杨翠花给李沆做书童;他择日再将其纳入自己的嫔妃行列,岂不美哉。
李沆听赵恒如此褒美杨翠花,便就看向她道:“三皇子说杨姑娘饱读诗书,可知《诗经》是何人所作!”李沆这是盘考杨翠花。
杨翠花向前走了一步,向李沆道个万福;侃侃而谈:“《诗经》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内容上分风、雅、颂三大部分,作者是无名氏。”
顿了一一下扬扬眉头道:“《诗经》运用描写现实、反映的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华夏诗歌创作的先河,是汉赋、唐诗的老师,后来的文人骚客全都是浸润过《诗经》营养。小女子也喜欢《诗经》里面长诗《蒹葭》!”
李沆见杨翠花谈起《诗经》头头是道,狡黠地笑了一声道:“姑娘讲得不错,既然喜欢《蒹葭》,能不能吟诵出来?”
“这没有什么难的!”杨翠花不屑一顾地瞥了李沆一眼,声情并茂地吟诵起《蒹葭》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李沆见杨翠花如数家珍地将《蒹葭》长诗吟诵出来可谓滴水不露,乜斜着眼睛瞥了她一眸子又道:“可否将《蒹葭》译成宋人的市井语言!”
杨翠花见李沆有为难自己的意思,可是为了证明自己古文底子的深厚;没有反驳而是一板一眼地翻译出来: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杨翠花把《诗经》用宋时的市井语言吟诵一遍,赵恒激动得拍手称好。
李沆无言以对,瞥了杨翠花一眼讪讪而笑,道:“天赐良机,老夫决定收下你这个书童了!”
赵恒兴奋不已,因为他的小计成真;如果刘敏不在府内的情况下他便借口上学堂跟杨翠花窃窃私语。
这里先给小朋友透个风,杨翠花就是日后的章惠皇后;宋仁宗的小娘娘。
赵恒见李沆收杨翠花为书童,忽又生出一计,道:“老师,您不是和叔王是至交吗?何不上开封府走一遭,请他给小王这位毋文攴仁兄的车吗滑竿行开业剪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