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皇储(6)-《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原来是龙凤金钗!”刘敏心中念叨着,将龙凤金钗拿在手中左看右瞧;见这枚龙凤金钗为黄金制作,顶头是一条龙盘绕着的鳯;下面的钎子看起来是一根却能分成两爿,一爿上写个兵字,一爿上写个符字。
刘敏大惊,立即判断出这是一枚兵符;问题是兵符一般是分成两爿,一爿在皇帝手中,一爿在将军手中;打仗时两爿兵符合璧才能调动军队,可这枚龙凤金钗兵符却是两爿合在一起;那就说明持有此兵符的人可以任意调动军队,这个人的权限也太大了点吧!
刘敏将龙凤金钗印信捧在手中细细观看,不禁联想起古代两样神圣的东西来。
古代两样神圣的东西一样是皇上的玉玺,一样就是兵符。
无论是谁只要拥有兵符,军队就唯他是从。
春秋战国时的信陵君就曾经偷了魏王的兵符,公然违抗魏王的命令率兵援赵。
赵匡胤手中持有兵符才促成了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
那么问题来了,兵符如此重要,为什么民间有那么多能工巧匠却没人想过伪造呢?
这恐怕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成本极高。古代的兵符基本都是使用金银铜等贵金属或者玉石作为加工原料,其冶炼和雕刻技术全是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朝廷制造。
除此之外,兵符的使用需要分为两半,皇帝一半,将军一半,只有皇帝的兵符跟将军的兵符能合成一块才能调动军队。
试问假造这种不规则断裂的轮廓和复杂纹理的对接需要多高的技术?而要复制兵符的原版模印又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正因为需要的技术和材料的成本太高,兵符难以伪造。
第二防伪制度。兵符系军队调动,关系到国家安危,政府自然也有一整套的防伪系统。
所有的兵符都必须配合诏书才能使用,而且每地的各支军队使用的都是不同形状不同铭文的兵符。
所有兵符的形状铭文和哪支军队相配只有皇帝知道,就算你的兵符和诏书都伪造的完美无缺你也不知道这个兵符是用来调动哪支军队的。
第三风险太大。一般人都不需要兵符,凡是伪造兵符的基本都是想造反夺权;这种反政府罪在任何时代都是必死之罪。
一般工匠谁愿意干这把九族的身家性命都搭上的事呢?就算愿意,也伪造出了兵符,但一个兵符只能调动一支军队。
譬如秦朝有七十二郡,下属县无数;纵然能调动一支军队也不可能对抗整个国家的力量,最后也必定失败。
“哪么持有龙凤金钗兵符的人是谁?又是谁用兵符典当一千贯钱?”刘敏心中叽咕着,看向张宏基道:“老先生能记起是谁用这种金钗典当了一千贯钱!”
张宏基见刘敏这么来问,沉吟半天吱吱呜呜道:“好像……是个姓……蒋……”
“蒋青!”刘敏接上张宏基没有说完整的话:“大个个子,左脸腮上有块小黑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