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皇储(19)-《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赵光义也无法解释,因为解释只会让人感觉欲盖弥彰;他急需一个人站出来帮助他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这个人必须德高望重,足以压服满朝大臣;替他堵住悠悠之口。
赵光义明白,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只有一个人赵普。
但是,赵普这个跟赵光义斗了十多年的宿敌能站到皇上这边来吗?
请注意,赵光义是皇上;他的权利生死予夺;而赵普是臣子,自从赵光义登基后;他的日子很不好过。
赵普被罢相后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身边的人都已散去;不少人还争着投诉他。
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还时不时要给他小鞋穿;赵普的日子更就难过。
但赵普毕竟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能臣,为了打消赵光义的疑心;趁着一次朝见的机会主动要求罢去使相的职衔留在京师。
赵光义答应了赵普的请求,给了他一个留京指标;赵普的日子并没有就此好转,老对手卢多逊还在不遗余力地打击他。
毋庸置疑,在排挤赵普的问题上;卢多逊和赵光义是亲密的盟友。
等赵光义一即位,卢多逊当上了宰相;两人强弱换位,卢多逊对付起赵普来更加得心应手。
赵普有一妹夫叫侯仁宝,被卢多逊支派到邕州(南宁)任职。
邕州地处西南,当时算不发达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侯仁宝一直琢磨着想调回京城任职。
卢多逊本来就是为了削弱赵普的影响力有意排挤侯仁宝,没把他分配到海崖去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再把他拎回来。
所以,每次官吏调动都轮不到侯仁宝,侯仁宝在邕州一干就是九年。
这一年交趾(越南北部)发生了内乱,交趾这块地方名义上臣服宋朝;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权。
侯仁宝觉得这是一个让自己脱身的好机会,就上奏朝廷建议趁机派兵收复交趾;同时也希望能允许自己进京,向皇帝当面汇报交趾的内乱情况。
侯仁宝的算盘打得很精,他知道赵光义好大喜功;对他的建议肯定感兴趣,汇报完以后就可以留在京城了。
果不其然,赵光义立刻中招;马上下诏命侯仁宝进京。
偏偏在这时候,卢多逊又插了一杠子,他一眼就看出了侯仁宝的用意,立刻见招拆招。
卢多逊告诉赵光义:侯仁宝的想法确实很好,但既然要出兵就得快一点;如果把侯仁宝召回来反而会泄密,让敌人有所防备。
侯仁宝既然这么了解情况,不如再拨一点兵给他;由他来全权负责征服交趾的事情好了。
卢多逊这个建议够损,赵光义听后觉得也在理;就照卢多逊的意思办了。
侯仁宝费尽心思想出来的主意,反而把自己绕进去了;不但回不了家还额外增加了一份危险任务。
侯仁宝的运气也特别差,仗没打好;兵败被俘,最后落了个命丧异乡的下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