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皇储(24)-《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而此时的西北前线,自从曹光实殉国后;朝廷遣派王宪、李继隆、田仁朗率领禁军跟李继迁周旋。
曹光实生前做过银、夏、绥、府、丰、宥等州的都巡检,五洲之内还有朝廷的三大劲旅——折家军、杨家军、种家军。
卢成玉手中持有朝廷颁发的金虎兵符后将任意指挥。
北宋朝廷的军事制度是兵将分离,将不专兵;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乡兵三部分。
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
一是河北禁军,二是西北禁军,三是中央禁军。
至于南方各路,所有的禁军加在一起;其数量也不及以上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
西北禁军因驻扎民风彪悍的陕西北部又长期对辽、对夏作战,因而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被朝廷称为西军。
西军是北宋名将的摇篮:杨业、折克行、杨延昭、种师道都是西军的佼佼者。
西军中有名的部队有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青涧城种家军。
西军将领一般世代相承,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普通宋军比战力高出很多;但是西军军纪较差。
西军能苦斗,敢牺牲,已经是天下闻名。
陕西四路从宋太祖开始经营起除四路正军外,其他不管蕃兵,强壮,弓箭社,与西夏,青唐诸羌纠缠百年;是一支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疆拓土建立了汗马功劳。
而折家军、杨家军、种家军数代为朝廷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留下一堆寡妇同处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传统戏剧《穆桂英挂帅》等并非空穴来风。
折家军、杨家军、种家军以及诸路西军习惯于山地作战,对辽、夏乃至后来的金,都显示出强悍的战力;这样的军队,自然有其骄傲和传统;秦陇之士,汉风唐韵重义轻生并不消减。
然而西军在北宋末年由于高层的胡乱使用,竟然被拆得在汴梁,在河北,在河东,在陕西,甚至在江南到处都是。
后来吴玠、吴璘兄弟虽然收拾起余烬,但西军再没有冠绝天下的名声和功绩。
史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政治却在军事上。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变法的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遗憾的是这一切的成果,皆因为北宋最终的败亡和王安石变法的是非争论而消弭。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消灭各地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仅有夏州李氏集团和北方辽朝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尚未收复。
宋太宗在位期间两次大举进攻幽州都以失败而告终,夏州李氏为保独立,则联合辽朝反抗宋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