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西征(1)-《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东京梦华录》中的昌隆,居然是在这座军事城市上演了一百六十七年。
哪为什么北宋王朝的京畿要固执的设定在无险可守的开封汴梁呢?这其中还真有不少的名堂。
北宋建都于汴梁,并设陪都应天府南京(河南商丘)、河南府西京(河南洛阳)、大名府北京(河北大名),与国都开封府东京合称四京。
后周末帝柴宗训禅位后,赵匡胤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杜绝出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对辽国、西夏战争中不占有优势,屡屡挨打的被动局面。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入国都开封,北宋王朝灭亡;共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北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
当时的西亚人均GDP为621美元,西欧人均生产总值则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人均生产总值为600美元,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为1250美元。
北宋比清朝早800年,人均GDP却高出1680美元;也就是说北宋真宗年一个人的GDP合清朝3.8个人,你能说北宋不富强昌盛?
被西方人标榜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人均GDP也比北宋真宗年代少1030美元。
北宋时期的人口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
北宋时期对外也空前开放,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东南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宋朝的外交同时也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引王禹偁《建隆遗事》,言太祖问迁都之事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而晋王(赵光义)以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在德不在险”一语封喉。
太祖只得在其出去后语左右曰“晋王之言故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宋太宗最早反对迁都的理由是:京师屯兵百万,全籍卞渠漕运东南之物赡养之。若迁都洛,恐水运艰难。
宋太祖迁都并非第一次提出,他在之前曾幸洛阳“郊祀”;就曾考虑过迁都洛阳。
郊祀过后太祖又起留意,群臣都不敢反对;唯有铁骑左右厢都指挥李怀中以东京禁军数十万人,依仗卞渠漕运为由反对。
别人两次反对都没能动摇宋太祖的意志,唯独晋王赵光义之劝诫改变了宋太祖的意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