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西征(8)-《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3/3)页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屡屡对辽国边境发起攻击,焦点是索要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地盘,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献给大辽契丹国的;辽国必须还给宋国。

    这真是站着说话不弯腰疼,哪个人规定燕云十六州就是宋国的地盘?萧太后还说汴京城是大辽契丹国的京城哩。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让辽国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率兵前来叫战,耶律德光假装退却;张敬达、杨光远又在西边列阵,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

    高行周、符彦卿为伏兵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张敬达、杨光远大败,丢弃的兵仗堆积如山,斩首数万级。

    其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割取燕云十六州。

    大辽契丹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就是汉人治汉,辽人治辽;分族而治的国策极大繁荣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到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国两制的政策都没有变化。

    从这个层面讲,辽国才是政治嗅觉最灵敏的国家和部族;他们在公元八世纪就知道分族而治,区别对待的策略;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南下的基地。

    会同四年(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率军南下问罪,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部二十万人前来投降。

    会同九年(947年),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

    这又说明大辽先于北宋在汴梁称帝都。

    大辽契丹国发祥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

    崛起。。

    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称帝。

    太祖耶律阿保机登基后相继征服周围的奚、霫、黑车子室韦、女真、乌古、室韦、吐谷浑、党项、鞑靼、沙陀等部,攻取营州、平州、辽东,于天赞五年(公元926年正月灭渤海国,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晋天福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成为华夏北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