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西征(34)-《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不对,是285人不是300人,因为在天柱岭养马场那里还有15个守护马匹的契丹勇士。
萧挞勇把身家性命抛在宋国的土地上,这是他的刚愎自用的过错还是承天皇太后和文忠王的过错;挞马赫咕噜一时间还真难能定论。
深入中原焚烧粮草,断绝宋军的后勤供给;这是承天皇太后萧卓和文忠王韩德让的计谋。
两人明铺暗盖后对毁灭宋国的后方经济信心满满,便在敕命李继迁为西夏王的同时;派遣萧挞勇为宣诏使慰藉李继迁后,打算从夏州边境进入宋国对南朝的丰禾仓、丰谷仓、丰裕仓进行破坏。
破坏宋军的粮草断其供给命脉不啻于上上之策,但要进入宋境却十分困难。
两国交战的非常时期,边境上每道关隘道口都须进行严格检查;没有路引、度牒、琥珀兵符一干通行凭证是万万不能的。
还有一点似乎也很重要,那就是李继迁不让300铁林军通过夏州进入宋国境内。
李继迁是大辽契丹国敕封的西夏王,他不让300铁林军通过夏州进入宋境的道理很简单,害怕惹恼南朝而被兴师问罪。
李继迁是枭雄,是大辽契丹国的驸马;被大辽契丹国敕封为夏国王本应该对宗主国服服帖帖,但这家伙不按常规出牌;阻止了300铁林军通过夏州进入宋境的要求。
李继迁这么做似乎也是处于无赖,因为他用计谋杀害了宋国大将曹光实后;被宋国钦州制度田仁朗率领的宋军打得溃不成军,无可奈何才让军师张浦为特使;率领副使李徽、细封维基前去辽国臣服。
李继迁臣服大辽契丹国并非出自忠心而是权宜之计,但萧挞勇率领300铁林军要通过夏州地直接进入宋境;无疑是向宋军宣战,李继迁为了保存实力并不敢这样做;只好委婉拒绝了萧挞勇。
萧挞勇无奈,在挞马赫咕噜等将领的谏言下去了盐州青盐场;在那里他们遇见宋国京兆府支度官赵文臣的贩盐队。
两下里很快达成协议,亲兄弟一样从盐州顺利到达凤翔府。
300铁林军装扮成贩运食盐的队伍轻而易举通过宋军的关隘、屏障,但为了完成萧太后交代的焚烧粮仓任务;不得不将一路上跟他们称兄道弟的赵文臣33人干掉。
干掉赵文臣33人似乎没费多少工夫,但选用郑达做向导却是战略上的失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