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北地(19)-《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3/3)页

    宋朝顺应六谷蕃部首领的请求,任命丁惟清为凉州主帅;总领六谷蕃部和凉州地区军事。

    折逋喻龙波也不顾路途艰险亲自入朝进贡,喻龙波赴京朝贡是为了结好宋朝以抵抗党项的进攻;具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

    但折逋喻龙波不能组织凉州各部有效地抵御西夏的进攻,其威信与地位不断下降;出身贵族的潘罗支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潘罗支不但取代了折逋喻龙波成为凉州地区蕃部都总管,而且超越了宋朝任命的凉州刺史丁惟清;而主管凉州地区的军事和民政。

    此时党项不断加紧侵扰凉州,而且夺取了宋朝的灵州四郊之地长期围攻灵州孤城。

    潘罗支为了抗击党项,多次遣使赴宋朝愿意配合宋朝军队“戮力讨继迁”

    枢密院事张齐贤一直主张封授潘罗支,与六谷蕃部共制党项;宦官李继和与张齐贤观点相同。

    这年底,潘罗支又移书李继和,声称“将发兵讨李继迁,愿闻朝廷出师之期”。希望宋朝共同出兵,东西夹击。由于宋朝怯弱畏战,未能答应潘罗支的请求。

    刘敏此刻提出李继迁可能西窜凉州,张齐贤先是兴奋地连击手掌叫好:“好好好,鄚姑娘的主意正合吾意!”

    刘敏提出来的四管齐下中第一管、第二管计谋得到朝廷大臣的充分肯定,刘敏便又提出的第三管——疏通洛河运输煤炭。

    刘敏讲出四管齐下的第三管是疏通洛河水运输煤炭,寇准第一个激动起来。

    寇准是关中人,又在永新军勾当过;熟悉家乡的母亲河,便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那么洛河就是北地和关中人的母亲河。

    洛河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漆沮,古老而神秘的河流于盐州白于山南麓发源;似黄飘带斜穿高山崇岭进入关中平原东部,在同洲赵渡先汇渭河后入黄河怀抱。

    从河流文化的观点讲,洛河流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华夏文明正是在这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中不断枝繁叶茂,各民族也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成长壮大。

    洛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如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字圣仓颉,地理如桥山、黑峡谷等。

    滋养万物的洛河水给两岸人民带来丰饶的物产和丰厚的文化,考古证明亿万年前洛河流域气候温和,蒿、菊、藜等草本植物遍生,松、柏、云杉树高林密,洛河槽浅水缓,人类逐水而居,两岸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多有不同,的确是山灵水秀、丰美肥沃之地。

    漆沮河边两岸沙,

    绕堤十里尽桃花。

    九曲洛水两岸的万亩桃林,阳春三月林相连花盛开,一片粉红色的世界,天堂蟠桃园一样秀丽,连洛河之水也变成了芳香四溢的“香水”。

    洛河水先东西而南北拱卫着华夏内陆最大的沙漠绿洲——沙苑。远古,沙苑为原始深湖,大禹治水时打破中条、秦岭相连,导水而下,水出沙成。沙苑因洛水而灵,较其它沙漠地貌平生了许多飘渺、许多灵秀、许多神秘、许多风韵……

    寇准扬扬洒洒地讲述一气,简直就是抒情吟诗。

    刘敏不禁大笑起来,把手指向寇准道:“寇大人不愧饱学之士,谈及一条洛河竟然像吟诗赋词;不过你有点夸夸其谈喽,我们只是说疏通洛河搞漕运;用不上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吔!”。

    寇准有点尴尬。刘敏郑重其事道:“洛河水从北地流入渭河后再入黄河,而东京汴梁的商户成千上万;他们生火做饭、冬天烤火取暖都离不开煤炭,更离开盐巴;我们何不利用洛河进行漕运,将北地的煤炭和盐巴运往京城;既解决了商户的燃眉之急,又为天祥军筹集了粮饷;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刘敏的第三管计谋自然得到大臣们的赞扬,而第四管冶炼石油之计更是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