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杀奴(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张耆不知刘敏去了哪里,后来从赵恒嘴里得知她去了北地;两人一别就是十几年。

    赵恒做了皇上,张耆的跟班生涯结束;弄了一个西头供奉官的差事是个正八品。

    张耆老实并不在乎官位的高低和大小,寻思自己一个奴仆能做朝廷的八品官也是上辈子烧了老翁粗的高香。

    但刘敏回到京城后将张耆唤到她身边走动,刘敏让张耆带领三个校尉赶去阳武浮桥侦探敌情宋连击弩;是对他的最大信任……

    张耆正想着心思,便见校尉杨志发走到刘敏面前深深一揖道:“启禀夫人,张将军没有说错,打算从阳武抢渡黄河的辽兵是300多人;300多人没有打旗帜好像是秘密行动,看那架势是想强渡黄河后赶来汴京!”

    “杨兄弟说得对!”来五接上话道:“我们四人赶到阳武浮桥时,守桥的都头田大勇他们已经将连接黄河北岸的浮桥拆毁;用弓箭射退企图强渡的辽兵,小人站在浮桥上看黄河北岸;只见鞑子兵神情慌张,想前进不能;想后退却不忍心!”

    来五话一说完邓柳扬扬手臂道:“启禀夫人,来兄弟这么一说小人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邓将军想起什么事了,讲出来听听!”刘敏不假思索地说着,看向邓柳道:“是不是跟辽军有关?”

    “是啊是啊!”邓柳忙不迭地打躬作揖道:“小人有个亲戚名叫周放是辽国驻大宋驿馆的厨子,周放老家在辽统区蔚州跟小人是姑表兄弟!”

    顿了一下定定神道:“前段时间小人和周放兄一起吃酒,他说辽国使臣给承天皇太后萧卓寄了书信,希望能派些手段高强的宫卫兵来驿馆加强力量;弄不好300鞑子兵是萧太后派到辽国驿馆的宫卫兵!”

    刘敏茅塞顿开,双手抱拳谢过邓柳道:“邓将军这条信息太重要啦!如果300辽军是来充实辽国驿馆的话,那就说明萧卓这女人要来个里应外合抢夺大宋江山!”

    刘敏说着,长叹一声不无遗憾道:“想当年太宗皇上就是见辽景宗耶律贤故去,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其母萧卓辅佐才发动雍熙北伐的!”

    赵元佐道:“雍熙北伐是父皇刚愎自用而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高粱河之战失败后,父皇一直想瞅个机会翻盘来报仇雪恨;正好雄州知州贺令图与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以及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等北宋的一些重要官员相继向赵光义建议:认为辽主年幼,其母萧太后专权,韩德让宠幸同事,大臣不附,因而主张乘其内部不稳,夺取幽蓟!”

    卢成玉接上话道:“其实萧太后摄政期间,辽国的国势正在复兴;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情况与‘畋猎无厌’、‘嗜杀不已’的穆宗时期相比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内部的阶级矛盾也有了较大程度的缓和。而太宗皇上对敌情并未做认真的了解和研究,只从所谓‘主少国疑’,母后专政这一表面现象出发,主观地作出乘机出击辽国的决策!甚至这样的大事连宰相李昉都不知,正如后来在总结战争失利的教训时朝臣田锡尖锐地指出: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宰相不与闻!”

    赵元佐道:“在朝臣的指责下,父皇不得不承认咎在自身,表示要推诚悔过。由于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做了错误的敌情判断,轻率发动进攻,因而,不仅没有取得任何胜利,相反比第一次进攻幽州之战失败得更惨!”

    翁同孝感同身受道:“太宗皇上已经故去,我们作为后人本不应该对他评头论足,但雍熙北伐彻底伤了大宋的元气!”

    顿了一下慷慨激昂道:“战争一开始宋军三路分进合击,企图率先控制燕山山脉要隘,然后会攻幽州;这一方针固然是可取的。但未能做到有新的战略协同。田重进军三月二十三日至四月十七日已先后夺取飞孤、灵丘、蔚州,潘美军四月十三日才攻克云州,两军尚相距百里之遥,不能会师东进。而主攻方向的曹彬军开始时轻敌冒进,之后则时退时进,举止失措,也未与中路田重进部取得协同,以至未能切断辽的援军,造成合围幽州之势。前敌将帅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诸人,应敌无方;杨业善战却受制于潘美、王侁。另外,宋军的失败还在于参战之军对于幽州战场地理特点不熟悉,尤其是宋军缺乏与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装备、训练和经验;未能制订出在平原地区有效对付骑兵的办法。因此,宋军以迂回北翼的手段,断辽骑兵的援路的企图未能实现。阻援不成,即束手无策被迫撤退途中又屡遭袭击,一溃不可收拾!”

    卢成玉接上道:“辽军在这次作战中,战略上虽处于防御地位;但萧太后精明强干,在宋三路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以一部兵力牵制山后西路宋军,集中主要兵力打击对幽州威胁最大的曹彬军;因为东路曹彬军不仅是进攻幽州的宋军主力,而且在这个方向上便于发挥辽军骑兵的优势;又有幽州坚城可以依托,是进行决战的好战场。此外,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达前采取各种手段削弱、疲惫、欺骗宋军使之陷入困境。这不仅赢得了等待援军的时间,而且也为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辽军在击败曹彬军之后,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又能大胆追击从而扩大了战果。之后,辽军又立即转移兵力,大破潘美军于陈家谷。辽军决策正确,指挥有方,实现了对宋军各个击破的目的!”

    赵元佐嘘叹一声道:“雍熙北伐最惨重的损失是大将杨业之死,从此大宋百姓在气势上便就输给辽国;树立不起战胜契丹人的信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