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咸平之治(1)-《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辽国从五代十国起就予取予求,动辄就轻松杀进中原;待到北宋建国后,更成了头顶上巨大的阴云。

    但宋太祖时代这片阴云的压力还不算大,毕竟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虽然一辈子没和辽国正式宣战,但武备却常抓不懈;北宋精锐禁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吃素的。

    宋太祖英年早逝,弟弟宋太宗是个军事上的白铁道;两次轰轰烈烈的对辽北伐非但没把幽云十六州啃回来,相反却大败亏输。

    大宋倾尽国力打造的禁军精锐在宋太宗手中损失殆尽,辽国却是集结王牌骑兵军团对大宋边境展开持续的报复;几次还差点打过黄河占领汴京。

    宋太宗两次伐辽战争的失败,使北方一片平原开阔地面几乎成为辽国人的牧场;辽国人在秋夏季节,想什么时候来便驱动铁骑闯将进来大肆抢掠一番尔后扬长而去。

    伐辽失败后的北宋王朝,处于处处挨打的地步;高速机动力的契丹骑兵军队年年草青马肥时就呼啸而来,可怜步兵为主的宋军男儿只能以血肉之躯拼死抵抗;拦拦不住跑跑不过,悲壮战役打了一堆有一堆。

    就在宋太宗朝堂上一筹莫展,前线将士被动挨打到悲惨的境地时;北宋六宅使何承矩突然提出一个脑洞大开的构想,上奏宋太宗道:“皇上您别着急,挡住契丹铁骑不难,没有长城?咱可以挖一条长城出来!”

    没错,这就是宋辽战争时期北宋一道别出心裁的防线:挖河流挖出一道抵御辽国南下的长城——水长城!

    水长城靠谱不?听听何承矩怎么说:“若于顺安磐西开易河浦口,导水东注于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资其坡泽,筑堤储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也就是说,只要以易河为水源,打开一条三百里长的运河,就能成为大宋北部的坚强防线;足以消解契丹铁骑的优势机动能力。

    这般惊天计划,叫当时宋军一干军官听了都是纷纷高呼不靠谱;宋太宗呢?早就被辽军的威势吓到,也说何承矩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干;竟然没有采纳何承矩的建议。

    刘敏听完宋真宗的叙述,说她马上要去见何承矩。

    【河北雄州.何承矩官邸】

    六宅使何承矩和宋真宗的夫人刘敏相向而坐,一旁的侍女、丫鬟给二人沏好茶何承矩恭恭敬敬递给刘敏道:“夫人亲自赶来寒舍,微臣荣光无限;还请夫人亲口教诲!”

    刘敏呷了一口何承矩递上来的香茶,将茶杯搁在面前的茶几上上讪讪而笑道:“何大人不比谦虚,本夫人受皇上委托,专程从京城赶来雄州;是向您请教修建水长城之事的!”

    何承矩见说,先是一愣,慌忙伏跪地上叩头作揖道:“夫人是天,英明果断;修置水长城是下官毕生的愿望,皇上若但下诏;微臣将召集河北军民日夜奋战,筑起一座抵御鞑子的水长城;保卫大宋边境不受贼寇侵扰!”

    刘敏代宋真宗敕命何承矩为修筑水长城的大总管。

    于是乎,一个大张旗鼓的修筑水长城的浩大工程便在河北前线紧锣密鼓地实施开了。

    何承矩不但火速调集部队开挖河道,一批精锐步兵摇身一变成了河工;又高度警惕地调集大批部队沿工地岸边警戒,甚至摆出屯田等假象在契丹人的眼皮底下,加班加点开挖河沟。

    开挖“水长城”的构想不只是北宋时才有,早在汉匈战争时期;汉武帝就曾动过改造黄河取代长城,抵御匈奴骑兵的战略构想。

    然而汉代施工技术太低,只好忍痛作罢。

    三国时代的孙权也曾以十万人力的规模在江苏六合修筑水塘,成功扛住了魏国铁骑的冲击;是为“水长城”战略的经典模板。

    北宋这次修筑水长城,工程量远远超过前人;不但工程量大得多而且时间紧任务重。

    好在北宋的工程科技已突飞猛进,又是各路精锐禁军齐出动,不到一年时间就圆满完工;更修出了空前大场面:一条三百里的河流横亘宋辽边境,且周边星罗棋布,开挖出大大小小的人工水塘;更有各支北宋边防军遥相呼应,数百艘船只在“水长城”上来回巡航运输。俨然一道水陆一体的新型防线,张开怀抱等着辽军。

    北宋水长城的修筑成功,连日本等国的学者也多次前来凑热闹;认定这是人类中世纪军事工程史上一次极为经典的作业!

    水长城修筑完成后,在接下来的宋辽战争中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