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寇老西(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3/3)页

    被寇准看不起的江西人王钦若,如主张变法的江西人王安石,一生悠游富贵的宰相词人晏殊等,都做过帝国的宰相。

    但南方人整体的政治待遇仍然不高,在南方人眼里北方人政治上的待遇比自己优厚;而在北人眼中则是南人在政治上势力日广,威胁在增大。

    因此,相对位于底层的南方人求变;而相对属于中产阶级的北方人求稳。

    所以,在变法派中南方人士居多;北方人士为少。

    保守派中北方人士居多,南方人士为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之争;事实上就是南方与北方的观念之争。

    形成党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宋朝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大。

    宋太祖一朝,每一届科举考试录取人数不过几十人;而到了宋太宗手中,科举考试的规模越来越大;每一届录取的进士多达上千人。

    而这些同一年考取的进士,因为是同学;自然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进而形成同党。

    宋太祖虽然禁止举子与知贡举者以“座主”、“门生”相称,但并没有禁止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而且还恢复了唐代“曲江宴饮,雁塔留名”的传统,让新科进士得以增同年之谊。

    新科进士们除了登科后举行集会外,还编印通讯录;在进入权力系统之后互相以诗文相会,把酒言欢;没事搞个同学会提拔一对是一对,这种同年进士诗酒文会的风俗;从北宋初延续到南宋末,一直到现在还是历久弥新。

    党争,既有皇帝的挑动群众斗群众的主观原因,也有南北方文化的冲突、科举考试规模扩大等客观原因,这与帝国的统治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但在制度设计上的漏洞,让党争一直是帝国一道惨烈的风景。

    宋朝的党争带来的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皇权的扩大与相权的扩大。

    当皇帝比较聪明有手腕的时候,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两派的党争;比如宋太宗就相当轻松地打击了赵普、赵昌言的党争。

    但当帝国皇帝能力呈现出递减的态势,就会出现宰相的权力做大的现象;在南宋一代大奸相秦桧的权倾朝野就是明证。

    寇准在家中设宴席、搞舞会看起来是吃吃喝喝、游乐戏耍,但结党的目的十分明确。

    这一日寇准抱着舞娘“蹦嚓嚓”一阵子后,跟李迪、周怀正几个心腹之人凑在一起吃酒,吃酒期间免不了议论皇太后刘敏带着皇子赵受益便服出行的事。

    几个人没有谈论几个回合,便见门子来报:“寇相爷!圣旨到!”

    寇准、李迪、周怀正听说圣旨到,惊慌失措地慌忙跪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

    驸马千岁卢成玉在宣旨太监段立的带领下来到舞会现场。

    舞会现场布置得很昏暗,大白天的里面的窗户全被窗帘子给罩着;走廊上燃烧着胳膊粗的蜡烛,寇相爷的奢侈窥一斑可观全豹。

    卢成玉和段立走进去,段立喊了声:“寇准听旨!”

    寇准跪在地上应答一声:“老臣寇准听旨!”

    宣旨太监段立将手中的杏黄色圣旨打开来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寇准速去华洲听命刘皇后;处理恶霸强占、扩张土地一事。钦此。”

    段立宣旨一毕,扯开嗓音道:“寇准接旨!”

    寇准诚惶诚恐道:“臣寇准接旨!”

    寇准说着从地上站起身来接过段立手中的圣旨看过一遍,张目结舌地看看卢成玉道:“驸马爷是不是从华洲赶回来?”

    卢成玉躬身一礼道:“微臣正是从华洲赶回来,刑部、大理寺借干吏已经在万胜门外等候,还望寇相爷准备准备马上动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