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石库门的新春-《简单活着》


    第(3/3)页

    “哈哈哈,亲亲?老婆子,年轻人,真敢叫啊!”爷爷听错了,大笑着说,然后,伸出手来接我手上的东西。

    “哪像你,连个宝贝都不敢说,姗姗哦,”奶奶也接过清清的礼品,轻笑着说,“你可别像你妈,欺负了我儿子一辈子哩”。

    “呵呵呵,奶奶嗯,不会的,爸爸喜欢妈妈呀,所以听话呢。”清清羞红着脸,抱着她,笑。

    “哈哈哈,进来吧,把着门干嘛啊?别影响交通了。”爷爷幽麦(应该是幽默。徒弟小管就是这么发音不标准地夸我的)了一把。

    我们笑着走了进去。

    爷爷奶奶里面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的形式。

    一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

    东西放在客厅里后,奶奶去烧水泡茶,爷爷和清清则陪着我参观。

    到了二楼,我看见配有欧式壁炉、大卫生间,阁楼顶部,还有屋顶烟囱和通风口。

    整个住宅外形别致整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完全不像我有一次面试时,偶尔经过的旧式石库门。

    正面设大玻璃阳台,使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更为良好。

    参观完了,客厅里落座下来,爷爷奶奶很热情地简单问了我一些情况,说他们家老三,已经在上次回国时详细地汇报过了,所以,也不多问。

    “只要囡囡喜欢,我老头子就欢喜”爷爷爽朗地说。奶奶也很满意地打量我,不断地招呼我别客气,吃水果,吃糖,嗑瓜子。

    “你来了,就是到家了”。奶奶还拉着我的手,笑个不停。

    “爷爷,军军问我,鲁迅先生,石库门住过伐?”清清想起来,就抱着爷爷的胳臂摇,“快告诉我啊。”

    “哈哈哈,侬也有不晓得时候啊。”爷爷站起来,在客厅里踱着步,“我肯定,他住过。”

    接着,爷爷很自豪地介绍了很久,大约1个小时吧。

    我是他孙女婿,很耐心地听他讲述着,加上自己也觉得新鲜,所以,还偶尔提几个问题,清清老婆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大约是到厨房帮奶奶准备午饭了吧?我很专注,也没听到她说什么。

    但是,读者朋友,时间宝贵,我就摘要一下好了。

    “如果说上海的老房子:花园洋房,新式里弄,老公寓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这个城市内在的精神、气质、底蕴,那么最能体现中西合璧,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上海味道的莫过于老房子的其中一种建筑形态,这种味道就叫做石库门......”

    爷爷继续说。

    “石库门建筑的装饰纹样具有符号意义,并与文化哲学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中华精神的龙凤、猛兽类的狮虎,常见的鸟、鱼、龟等动物都有一定寓意。此外,在植物纹样中,象征品行高尚的梅兰竹菊、象征延年益寿的松桃、象征富贵如意的牡丹等,都蕴含着中国的吉祥文化,从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安定祥和的意愿,表达了人对生存环境、子嗣繁衍和美好生活的祈愿。

    石库门建筑业将目光投向西方建筑的装饰纹样,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除了抽象的柱式和程式化的建筑语汇外,附加的雕塑与装饰无不是张扬人性;中世纪传达的是宗教至高无上的力量,可见直升向上的雕琢形式;文艺复兴以后表达的是世俗生活的绚烂,奢华的装饰纹样得到青睐。西方纹样以自然界的花草植物、圣经故事与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或宏伟场景为主,在表现方式上更直观、具体,也暗含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寓意。

    石库门建筑装饰纹样的变革,融会了东西方文化的图腾,反映了近代上海市民对审美价值理解的包容和开放。

    再说说窗体,也是贯穿中西合璧的精神。

    老式石库门民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采用隔扇和支折窗构造。

    裙板的装饰最初以中国传统纹样为主,后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洋雕刻花饰逐步出现,上中下洋的拼接方式是中西合璧的体现。

    支折窗多用于厢房,安装在木槛板上,下截外部是栏杆,花饰元素在支折窗与栏杆上得以呈现,这便是符号学的引借手法。

    木质百叶窗是来自西方的一种建筑装饰,盛行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传到中国时正好是石库门兴盛时期,于是源于西方的百叶窗很快融入了石库门的装饰,广泛运用于新式石库门建筑。其功能本是采光与通风,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阴暗、狭小阁楼居住条件,却无意之间成为上海石库门建筑一道独特的建筑装饰样式的风景线。

    再给你讲讲石库门的主题构思。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浓厚江南传统民居空间。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

    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

    一说到上海的石库门,很多外地人就去看新天地,想看上海的历史风情。有人说保护得很好,但它把老房子全部拆光了重做,是历史的上海吗?上海的里弄改造是好事,但我反对拆光了重建,反对旧城改造。保护是让它延年益寿,不是让它返老还童。”

    爷爷又补充道,听得出来,他还是很为石库门的保护担心的。还说,张家老三(我准岳父张伟毅先生)上次回国,拿了一笔钱,把整个“东海邨”,都重新翻修过了,他说,要让爷爷奶奶和邻居们住得舒服,住得优雅,住得漂亮。

    最后,我斗胆感叹了一下。

    “爷爷,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啊?您批评指正哦。

    东海,这样一座乌托邦的城市,它的历史浮现于黄浦江岸曲折的建筑天际线,它的愿景渗透于石库门建筑的装饰纹样,这一图腾适应当代,走向未来,需要的是文化的沉淀,传承的是生生不息的思想与情结。”

    “哈哈哈,小子不错,很有思想的嘛!其实,这就是阿拉,老东海的记忆和怀旧啊!”

    “开饭了。军军,阿雅。”

    清清端着一个大不锈钢盘,走了进来。钢盘上,有很多小的格子,上面放着很多不大的花瓷碗,盛满着包括扬州狮子头在内的,精致的菜。

    奶奶跟在后头,端着搪瓷大汤锅,里面,是香气四溢的乌骨鸡炖西洋参。

    “过年了,我陪你喝点酒吧?大军。”爷爷慈祥地对我挤着眼睛说。当我说好时,他还很得意地看了一眼对面有点愠怒的奶奶。

    “哈哈哈”!屋子里突然响起爷爷阳谋得逞后洋洋洒洒的笑声。

    几只鸽子,从爷爷的阁楼上被惊醒,它们箭一般地飞出窗外,冲向了洒满阳光的天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