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放粮煮粥有诀窍-《燕歌行之凌波词》


    第(2/3)页

    灾情易引发民心不稳,治安混乱暴乱,甚至造反,他一刻不敢耽误,立刻吩咐将靖州所有粮食收集起来,分批定点施粥灾民,第一天用了五千斤粮食不够,第二天八千斤粮食只救济了五分之三的灾民,第三天竟然用了一万三千斤粮食!

    薛孟卓尽心尽力救灾,没想到灾情没控制住反而有些恶化,不少刁民抗议靖州府贪了京城粮食让他们吃不饱饭,薛孟卓气的破口大骂,靖州归南朝管辖几十年,没见过京城一颗粮食,决堤才三天,京城粮食运过来都得多半个月,这些刁民都不动动脑子!比我还笨!

    民政司救济处处长景光接到任命,快马加鞭昼夜不停地从京城赶往靖州。见到景光,薛孟卓满腹委屈泪眼汪汪,不明白自己做了这么多努力,为什么灾情不见控制住反而更加严重。

    景光一听简直想骂人了,这个败家子!早听说靖州奢侈,没想到这样奢侈,真不会过日子,一天竟然放一万多斤粮食!靖州本就不产粮,前阵子征军粮征了一部分,如今赈灾紧急,薛孟卓竟然这样糟蹋!

    没听薛孟卓说完,景光冷冷的打断他,“薛府尹,恕本官直言,你这样做,就是城中粮食用光也控制不了灾情。”他懒得和薛孟卓再废话,立即部署,“一,将灾民登记造册,年龄段分开。二,从即日起,粮食处每日放粮三千斤,适当掺沙,每日三次施粥改一次,时间放下午三点。三,有不守秩序者,起哄者,老弱就地格杀,年轻充军。”

    薛孟卓立刻不解的问,“大人,我一天放三次粥都不够,你这放一次灾民还不反了天去?掺沙的粥怎么喝?三千斤粮食根本不够啊……”

    面对身边喋喋不休的好奇宝宝,景光懒得搭理,继续安排,“年轻力壮者,有愿意参加城市重建的,可在民政司驻靖州办事处登记,一日可领两个馒头。对了,馒头需精粮粗粮掺用。”旁边飞快记笔记的靖州员虽不明白这京城来的大人这样做是何意,尤其是掺沙,但看这大人胸有成竹,不明觉厉的钦佩感油然而生。

    景光来了靖州三天,灾情竟然奇迹的控制住了,薛孟卓特别佩服,鞍前马后的想帮忙。

    景光没来之前,靖州简直是个烂摊子,不时暴动,治安处昼夜不停地维稳,景光一来,他立刻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锅甩到了景光身上,本想看这京城年轻人的笑话,没想到他不仅将局面控制住,还将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薛孟卓还是问出了萦绕在心头的疑惑,景光忙的焦头烂额,薛孟卓这厮帮不上忙不说还老是碍手碍脚,见又问,景光没好气的说,“吃了不饿就行!”

    薛孟卓想了想,头顶飘来五个字,省粮食,高明!

    薛孟卓只是模模糊糊明白,但是景光懒得跟他再解释,景光相当清楚,每逢政府施粥,家中有粮的也排队领粥,严重增加政府负担,掺沙是为了把粥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非常时期,每一颗粮食都珍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