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重任在身-《皇兄何故造反?》


    第(2/3)页

    因此,严格意义上,杜宁现在,已经算是半只脚迈入朝廷重臣的行列了。

    从办事的性质上来说,杜宁此次出京,和金濂是一样的。

    都是以中央朝廷二品大员的身份,前往地方办理具体的事务。

    只不过,金濂是临时事务,而杜宁的巡抚差事,是一个相对时间比较长的事务而已。

    这也是陕西巡抚惯常私下被议论为七卿预备役的原因,更准确的说,所谓的七卿预备役,并不是指的陕西巡抚,而是指的右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然,大明惯例以左为尊,而朝廷当中,认可的七卿,一般来说,也只限于都察院的坐堂官。

    所以平时看起来,这种外出差遣和所谓加衔并没有什么差别。

    可事实上,这中间的区别大了。

    杜宁的本官是右都御史,这就代表着,他实质上在大明的序列当中,属于都察院的掌印官。

    在外出巡抚时,他的命令会以加盖巡抚关防的形式下达,但是,如果他在京中,那么以他的身份下达的命令,可以加盖右都御史的大印,视同都察院的官方文书。

    这一点,是所谓加衔,不可能做到的。

    直白点说,右都御史,在左都御史空缺的时候,是可以直接掌管都察院,而不必经过任何任命程序的。

    但是,加衔就不具备这种权力。

    刑部金尚书出京这么久了,也没见内阁哪个加了刑部尚书衔的大臣,敢插手刑部的庶务。

    这就是区别!

    「平身吧!」

    所谓陛辞,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向皇帝辞行,到地方赴任。

    一般情况下来说,这是一个仪式性的流程。

    当然,作为一方巡抚,尤其是陕西巡抚这样重要的差事,陛辞更重要的,是聆听皇帝陛下的托付和教诲!

    稳坐在御座上,朱祁钰一抬手,示意内侍搬好墩子,笑容温和,道。

    「坐吧!」

    「谢陛下!」

    让杜宁到陕西去,自然是有属于自己的考量,因此,不止是杜宁自己,朱祁钰对于这次陛辞,也是十分重视。

    待杜宁落座之后,他沉吟片刻,便开口道。

    「杜卿不日即将赴任,临行之前,朕有些话,要嘱托给你。」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杜宁总觉得,在成为了新的陕西巡抚之后,天子对待他的态度,也多了几分不同。

    似乎,更显倚重之意!

    当然,对于杜宁自己来说,他仍然丝毫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拱手开口道。

    「陛下圣训,臣洗耳恭听!」

    「不必如此拘礼,坐。」

    朱祁钰抬手下压,倒也并不在意杜宁的小小惶恐,而是问道。

    「此番,朕任命杜卿为右都御史,巡抚陕西,兼理陕西,大同等处整饬军务事,杜卿可知朕的用意?」

    换了别的时候,杜宁肯定会推辞说不敢擅自揣测圣心。

    但是,眼

    下的场景是陛辞。

    这种场合下,天子对他既是交托,也是考校,这个时候再藏拙,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原本,杜宁接下这个差事后,还有些志得意满,但是,在得到了陈循的提点之后,他很快就收起了所有的情绪。

    这段时间,他除了按时上下衙,把自己手头的事务交接出去,剩下的时间,就是找来了兵部关于军屯的各种文书,在府中仔细研读。

    甚至,为了此事,他还特意去拜访了陈循一次,为的就是准备今日。

    略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杜宁斟酌着开口,道。

    「臣愚钝,擅自揣测圣心,请陛下恕罪。」

    「按惯例,仅巡抚陕西之差遣,已是重任,陛下遣臣出京,一加右都御史之职,二命兼理山西,大同等处整饬军务事,想来二者是相辅相成。」

    杜宁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打量着天子的脸色,却见天子面带微笑,眼中隐约带着一丝赞许之色,他的心才稍稍放下几分,继续开口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