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脑海中一丝清明,让他忍着剧痛,扯破衣服扎紧断臂,踉踉跄跄的爬上马背,向着汴河的一处磨坊奔去。 田虎要去的,就是这女子的家。他知道自己因何被刺杀,更不敢报官,只能躲在地窖里偷偷养伤。奈何伤势过重,已是垂死之际,却被老海找到了。 这件事倒是能对上。两日前,有人在汴河边上的林子里,发现了两具死尸。死者身上的伤口,正如田虎所说。 “解纲死了。”老海说道。 “啊?”田虎已经清醒,断臂被重新敷药包扎,只是元气大伤,面色苍白,听闻这个消息,惊得坐了起来。“定是那虞敬中狗急跳墙,杀人灭口。” “虞敬中倒卖军械,被下狱了。”见田虎神色不似作伪,老海接着说道。 等老海讲述过后,田虎突然变得颓丧,双眼也失去了神采。“某辛辛苦苦,保护着那些证据,现今,都没用了。” “不,有用。”老海肯定的说道,“官家要找到那些军械,你的证据中,或许能查到线索。” “军械?我知道军械的去处。”田虎一怔,立时说道。 —————————————————————————— 傍晚时候,冯万如被接进了襄阳王府。 襄阳郡王赵允良有个怪癖,白天睡大觉,黄昏时起床。整个王府受到他的影响,旁人家熄灯就寝,王府却开始灯火通明,热闹起来。 赵允良喜欢歌舞,每日华灯初上,诸多打扮妖艳的歌女舞姬,纷纷登场。赵允良一边品尝美酒佳肴,一边欣赏歌舞盛会,夜生活优哉游哉。第二天天亮时分,别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时候。王府忙活了一晚上的人们撤去宴席,开始昏睡。 日日如此,昼伏夜出,过着晨昏颠倒的日子。世人多诧异,议论纷纷。但赵允良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谙熟朝堂掌故的老人知道,赵允良如此作法,乃是自保。 凡事必有因。真宗时,赵元俨受封燕王,在朝中权势很大,曾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赵允良正是赵元俨之子,宋太宗之孙。 真宗晚年多病,朝廷事务委托给皇后刘娥,由燕王赵元俨和宰相寇准、大臣李迪等人辅佐。朝堂上形成了三股势力,相互牵制。 皇后刘娥为了掌控朝政,重用丁谓、王钦若等人,对付寇准、李迪。寇准不甘心受打压,打算以年幼的太子赵祯监国,罢黜丁谓,拘禁皇后,可惜政变未遂,遭遇罢相。朝中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刘皇后俨然武则天二世。 为防止皇后过多干涉朝政,真宗考虑让八弟赵元俨继承皇位。他曾私下里对八弟透露过,立他为皇太弟的想法,赵元俨自然喜不自禁。 但是,真宗又担心赵元俨继承皇位,自己儿子性命不保,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但赵元俨不知皇帝改变了心意,每天进宫探视,大有准备随时取而代之的架势。 真宗弥留之际,刘皇后终于觉察到不妥,立即派人,将宫中侍卫全部撤换。安排心腹之人领兵,阻止燕王进宫,甚至连燕王府也被禁军包围。 真宗驾崩,赵祯顺利登基,刘娥垂帘听政。赵元俨迁上柱国、太师、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荆王。从此之后,赵元俨便十多年闭门不出,韬光养晦。 由于父亲的缘由,赵允良从小就感受到皇权争斗的可怕。 赵祯还不到20岁时,朝臣们就倡议,为了安定皇权,该当从宗室中找一名皇子出来培育。皇太后刘娥几番衡量,决议从燕王赵元俨的几个儿子中,遴选一个作为候补皇子,放在皇宫中哺育。这个“荣幸儿”就是赵允良。 赵允良进入皇宫后一待就是几年,渐渐长大。宰相吕夷简看出了赵祯的不满,提议皇太后刘娥把赵允良送出皇宫。 刘娥不大乐意,想要再等几年。赵允良留在皇宫,对刘太后最为有益,万一赵祯有个不测,她还能够继续垂帘听政。 可吕夷简频频上奏,并表示继续让赵允良待在宫中,必定加深皇帝和太后之间的误解。刘太后无法,只好送赵允良出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