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冷饮店-《朕的江山有点儿坑》


    第(2/3)页

    文朝的官员们在牵扯到国家大义的时候,还是很有气节。甚至有人担心唐文远下旨迁都,主动上奏折,告诉唐文远迁都的弊端,并且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共同守长安城。

    当然,也有胆小怕事的人,决定离开的,甚至连夜逃跑,打算去西川投靠蜀王的也有。

    整件事发酵起来,影响力非同小可。

    百姓们更多的还是当个吃瓜群众,没人相信会打仗,或者说没人愿意相信。退一步说,蜀王真的攻下了长安,不还是唐家人?

    谁当皇帝,只要能让百姓吃饱肚子,他们才不关心。

    也有一部分人是提前做好准备,但是不及时搬走的,等到唐允弼真的打到了平城,再走也不迟。

    嗅觉最敏锐的,自然是富商们了。

    如果富商们认定要打仗,便会马上搬离,他们还要到下一个地方早作布局。

    总体来说,唐允弼事件的影响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三天之后,百姓们便不怎么关心了。这是人类的通病,发生再打的事情,只要跟自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热度往往就持续那么一阵子。

    古代又没有网络什么的,还能请个团队再刷刷热度的。

    饭还是要吃,地还是要种,生活还是要继续,等真打仗了也不迟。

    群臣们呢,依旧勾心斗角,文朝完蛋不完蛋,那是皇帝考虑的事情,只要唐允弼一天没打到长安,他们就继续争来夺去。

    明朝的时候,李自成攻打明朝。崇祯在朝上跟大臣们说,咱们大家捐钱吧,我们要抵抗李自成的进攻。

    群臣们说没钱。

    结果呢,李自成把京城攻下来,从明朝的大臣家里搜刮出来将近上亿两白银。

    瞧瞧,都到了明朝生死存亡的地步了,这些大臣们还舍不得手里的银子。

    所以说,唐允弼这件事影响真没那么大。

    就连华良这边,还是想着怎么不让唐文远娶秦清绝。这个人挺有意思的,或许是喜欢秦清绝。你远嫁天池国,我眼见心不烦的,也不心疼。

    可你嫁给皇上,天天在跟前晃悠,心里能好受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