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唯一的女学生-《寒门凤华》


    第(2/3)页

    毕竟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岂是轻易改变的?

    正如柳文苏当初所言,女科举推行不易。

    可能是固有观念所致,也可能是把持各个权利口中的男子不愿女子做大,总之至今读书的女子都少得可怜,像柳文苏和刘青山就读的青阳学馆,就依旧不招收女学生,先生们认为男女成天共处一室乃不成体统。

    官学碍于政令,倒是要收女学生,可寻常百姓女子如何进得去官学?

    而能进去的贵族女子,又嫌弃和男子成天混迹一堆,有碍名声,自不会进去读书。

    她们若想科举读书,不是招了先生家中教课,就是有族学可上,同堂的都是血脉之亲,也就无所顾忌了。

    所以,普通女子要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

    刘辰星本来也一样求学无门。

    柳氏却在第一届女科举中过了县试,随之更幸运的以吊尾车过了州试,成为第一届女举人中的一位。

    至于省试,柳氏自知过州试已是意外之喜,根本不作考虑。

    也确实如此,女皇所设的第一届女科举,本就是给天下读书的女子额外开恩,那一届省试最终只取女进士一人。

    第二届女科举,乃男女同场竞技,柳氏更是有自知之明的收了科举之心。

    之后又适逢女皇大力发展科举,重视人才培养,特拨下一笔经费,扶持乡学建立。

    有了此项惠民之政,安家村便和周边三个村子联合成立了村学,又因着安家村离县城最近,于是将村学建在安家村尾。

    乡学的生源都是清贫的农家子,他们无力支付昂贵的束脩,村学也无法请名师授课。

    但村民之间有互助的义务,是以只要在科举上取得一定建树的村民,都义务成为了村学的先生。

    第一届女科举再有放水之嫌,柳氏也是官府在册的女举人。

    又农家子读书不易,为了鲤鱼跳农门,农家读书子如何愿意将精力花费育人之上?他们只愿意轮流坐堂授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