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事毕一事来-《寒门凤华》
第(2/3)页
都说外甥像舅,外甥女像姑,刘辰星多半是个异类,她和柳文苏一样是个务实的人,自来长安掌管了家里的一日三餐开销,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里舍得再花钱去买花瓶,哪怕是粗瓷花瓶都得近百文,这都可以买两斤粗盐了,作甚买那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不过如今也算是半个文人了,少不了附庸风雅一二,刘辰星就拿了厨房的粗瓷罐插瓶,再放到书案上,也是颇为雅致。
奈何今上午柳阿舅去赴同僚之约时,见这梅花,便命题一首《咏梅》,让诗、赋各一篇。
刘辰星只得奋笔疾书将今日功课完成后,才有时间坐在地炉旁的书案前列年货清单,但写了一半,却不由握笔停下,就望着桌上那暗香浮动的金黄色腊梅一叹。
刘青山坐在地炉左侧学习,和刘辰星面对面隔着火炉而坐,听到叹息声,便问道:“怎么了?可是作诗不满意?我来瞅瞅。”
说着就放下毛笔,起身走了过去,却见刘辰星笔下的宣纸上,哪是什么诗赋,而是一些柴米油盐等物什清单,后面还详细写了其价格。
兄妹俩打小一起长大,谁不知道谁,而且刘青山也是苦过来的人,对钱帛还是很有观念,也就是如今钱帛交给了刘辰星管,他才少在这上面花心思,如今一见便心里有数,盘腿在书案一头坐下,道:“可是钱帛不够花了?”
刘辰星觉得男人还是得对钱有感慨,也就不隐瞒地道:“我们七月中旬从家里出发,总共带了十铤金,就是六百贯。”
“穷家富路,我们一路上也没委屈自己,到长安时已去了三十二贯。”
“这长安不比家里粮食什么的都能自给自足,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钱,柳阿舅负担了住宿费,我们也不好再让柳阿舅给伙食费和笔墨纸砚的钱,所以这两个月日常生活开销又去了八贯。”
“还有前段时间在平康坊做东了三回,月初又去崔相府赴宴带了礼,这又二十贯没了。”
一直知道自己阿妹有记账的习惯,也知道长安物价贵花费不少,可乍一听刘辰星一笔一笔算下来,刘青山还是被惊住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三十二贯,又八贯,再二十贯,也就是我们已经花了六十贯了!?”
若不是这两年家里有了皮草生意,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六十贯,可如今出门才四五个月,小半年光景而已就去了六十贯。
刘青山心里账一算下来,这就坐不住了,站起来回踱步道:“听薛兄说,举子向达官贵人陈启诗赋,按规矩奉上的财帛一次至少得十贯!幸亏你的书法和我的策文,都在崔相宴上受了些好评,不然为了才名再行卷一二,这不是又要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