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自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再次递到关羽手中。 关羽展信而读,即便是以他的沉稳,读完书信也是露出惊愕之情。 书信是刘备自青州寄来的,从上面的日期来看,寄来已经有些时日。 信上的前半部分是叮嘱何进要小心宦官,不可轻易独自入宫。 后半部分则是述说昔年两人之间的旧日情谊,自当日驿舍初遇到后来的共建酒舍。 书信最后,却是一改前半部分的大将军称谓。 “遂高,昔年雒阳城中故人多有寥落,汝当慎之,慎之。” 当初关羽一直追随在刘备身侧,如今见了书信,想到昔年旧事,心中也是多有伤感。 良久之后,他收敛起心思,肃容道:“文和为何如此?” 如今信在贾诩手中,那自然是被他中途拦下的。 若是书信到了雒阳,说不得真的能救下何进一命。 贾诩笑了笑,“何进不死,凉州兵马如何入雒阳,他董仲颍又如何有机会施展胸中抱负?” 关羽再次沉默片刻,低声道:“董卓明知咱们在侧还敢如此行事,他可会猜到文和的谋划?如果猜到了,他又会不会按文和的谋划行事?” “董卓手下也不缺智谋之士,即便董卓猜不到,总归是有人能猜到的。不过猜到也就猜到了,到最终,他们总会是按我的猜测行事的。” 当初贾诩在雒阳隐居之时就曾有人自凉州前来拜访。 直到如今,他还能想起那个看似文弱书生的长衫谋士,一双沉静的眼眸之下潜藏的满是偏执与疯狂。 两人对面而坐,就像是对着一面可以照见自身的铜镜。 相似之处,不在外貌,而在心性。 “既然他们能猜到你的用意,又如何会按你的心思行事?” 即便贾诩素来算无遗策,可关羽心中还是有些不信。 贾诩笑着摇了摇头,“我也是凉州人,自然知道久处战乱的凉州人,对那座安稳升平的雒阳城和那些只会坐谈讲经的朝堂大臣如何看待。” “再说,即便他董仲颍有本事压下那些骄兵悍将的心思,可那满朝公卿在经历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发现这些凉州来的蛮子不过如此,手中有刀却不敢用,又如何不会起心思?” 关羽点了点头,他随刘备在雒阳待过不少时日,雒阳多贵胃,大半看不起边地子。 “到时起了龌龊,只怕他们便要见识见识凉刀的刀锋了。” 贾诩笑道:“凉州,可自来不缺狠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