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见个真章吧!谢宏的决断-《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谢迁,江南士人?”谢宏面色也是凝重起来。不得不,这个谜底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跟谢迁有仇不假,可是他跟江南士人好像没啥特殊的冤仇,开海禁的提议他还没提呢,这么大的冤仇是从哪儿来的?

    “谢迁在江南有这么高的号召力?”谢宏微微沉吟道,像是提问,更像是自言自语。

    “大人,以属下之见,倒未必是江南士人响应谢迁的号召,而是谢迁借着江南士人的助力,顺水推舟,向大人举事以报前仇。”严嵩并没有抬头,却象是看清了谢宏的神情一样,口中的称号也是更进了一步,从开始的谢大人和下官,不知不觉的酿成了大人和属下。

    “顺水推舟?”谢宏剑眉一挑,似笑非笑的又是问道:“那严学士却是,江南士人此番大动干戈,所为何来?”

    “大人,有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江南人为的就是这个利字。”对严嵩的称号,虽然谢宏没有应承下来,但也没暗示否决,这一问更是有考校的味道在里面,因此严嵩心下也是一喜,连忙奋起精神,朗声应对。

    “利从何来?”谢宏再问。

    “就是大人这军器司!”严嵩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应答如流,侃侃而谈道:“大人明鉴,江南之地素来富贵,风气与大明其他处所颇有不合,对商人和匠人实际上是颇为看重的……”

    严嵩的这些,谢宏也颇有些了解,穿越后,不时有人对他起江南的富贵,最深刻确当属宣府的那些匠人,他们每次和人起谢宏的好处时,多半都是拿军器司的待遇,和传中的江南相比的。

    对江南的了解,谢宏还有来自后世的资讯,他深知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处所。在大航海时代的壮盛时期,欧洲人将自己从美洲和非洲掠夺来的黄金和白银,源源不竭的送到了华夏,换取的是丝绸和茶叶。

    而这丝绸和茶叶大半都是产自于江南,江南的手工业盛况,由此可见一斑,这也就是后世所的资本主义萌芽了,资本家和脱离了土地的手工业者,这两大要素都是具备的。

    因此,在江南一带,对匠人的歧视表示形式不太一样,在压迫之余,还是留了一线希望,为的就是ji倡议匠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生产效率。

    不得不,士人也好,商人也好,华夏人都是很精明的。

    工匠带来的是财富,他们不是不知道;有了主观能动性的工匠才更有效率,他们也一样很清楚。只不过理解归理解,只有在自家的财产上,他们才会考虑如何提高效率,增进技术这些事;而在国事上,他们的态度却还是连结着儒家一贯的作风。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这一点上,江南人是成功的,大明其他处所的工匠提起江南时,都和宣府那些工匠是一样的态度,向往!江南本地的工匠则是自豪和珍惜,虽然他们的处境比不得书人和普通苍生,可是总归是比其他处所的工匠强。

    有了对比之后,人,是很容易满足的。

    “……因此,大人的军器司在普通人眼中是险地,可在江南人的眼中,不啻于一座金山,并且还是采之不尽的金山!”严嵩加重了语气,“畴前大人有圣眷在身,朝中人心又是不齐,江南人只能偃旗息鼓,可近来以刘大夏为首的强硬派突然抬头,甚至得了刘健的默许……”

    “于是,江南人就看到了机会,把本官当作肥肉了是吧?”谢宏森然冷笑。

    对严嵩的话,他并没有几多怀疑,这种事只要专门刺探一番,很快就能得知真个,严嵩跑来撒这个谎,既没有需要,也没有用处。之前之所以没有风声,不是情报系统处事不力,而是因为没有针对性,所以,才没获得相应的情报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