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自请出京,志在天下-《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二弟,的不错,让步不是解决问题的体例,没有底限的让步更是不成取。何况咱们已经迈出了之前的一步,若是真的退让的话,最终的处境会比原点更糟糕,外廷的那些不苟言笑的家伙可没概况那么慈爱。”
谢宏肃容道:“我出京,是为了壮大咱们的实力,掌握一块根据地,并且在壮大之后,还要冲击仇敌的命脉,完全打断他们的爪牙,让他们再也不得用那些工具冲着咱们耀武扬威!而这块根据地,就是辽东。”
“辽东?”正德有些茫然,他是伶俐,但不是穿越来的,对辽东的了解也局限于这个时代。辽东这个处所,就算是到了明末,明廷也没有太过重视,否则也不会任由李成梁养贼了,李成梁再强,还能强得过戚继光的戚家军?
既然士大夫们能拿下戚继光,对李成梁,应该也不存在什么投鼠忌器之类的顾忌;而成化年间,建州女真曾经闹腾过一次,可明廷也没有派兵去征伐,而是勒令朝鲜出兵,结果居然还就此获胜。由此可见,这个时代中原的人对辽东是很是不重视的。
大大都人都觉得那里是苦寒蛮荒之地,对之嗤之以鼻,直到万历年中后期,中原土地兼并严重,产生了很多流民,这才有人跑到了关外,辽东的汉民才多了起来。
因此,对谢宏的这个处所,正德既觉陌生,也是觉得谢宏的提议有些不靠谱。
谢宏得了巡抚的任命,是不是就能顺利掌控辽东,正德心中已然有些疑问了。而辽东那个蛮荒之地拿下来到底有什么用,又如何能够象谢宏的那样,切断仇敌的命脉,他更是一颔首绪都mo不到。
“辽东可是个好处所。”谢宏满面春风的道:“那里除粮食少点,其他的工具要什么有什么,并且都是我需要的。”
东北是块宝地,这是后世人众所周知的,这块土地曾经让北边的子和东边倭国,都是馋涎欲滴,甚至还为之大打出手。
粮食产的少,主要是因为这里太冷了,其实不是因为土地贫瘠,相反,这里有广大的平原,肥饶的黑土地,可以开垦出来很多良田。固然,谢宏看中的不是这个,他对农业所知甚少,否则在考虑增加粮食产量的时候,他就不会想着用精铁做犁头了。
辽东的资源才是他最为看重的,东北有大量的铁矿,煤矿,并且还有华夏最大的原始森林,长白山脉的木材资源绝对是冠于华夏的,这对谢宏的计划来,是不成缺少的内容。
“什么都有?”正德仍然疑惑不解,要真是什么都有,那怎么历来没人提起?
“嗯,因为去的人少,对那里的了解也就少了。”谢宏满怀信心的挥了一下拳头,“那里不可是有资源什么的,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港口,比天津卫还好的港口!只要在那里站稳脚跟之后,我就可以造船,造足够多,足够强大的舰队出来,然后……”
“哼哼……”谢宏冷笑道:“就是那些人不利的时候了,不得取消海禁?哼,我要让他们片帆不得出海,最后哭着喊着的求着咱们,要开海禁,然后咱们就是不睬他们。”
对方既然用暴力抵制开海,谢宏索性以暴制暴,暴力封海,这就是他想出来的后招了。这招的周折比较多,并且佳兵不祥,风险也比较大,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离京之后,正德这边孤掌难鸣,能不得稳住局面,为了稳妥起见,他没有一开始就提议。
可如今的局势却是由不得他不来点狠的了,政治手段是很没有效率的,他不擅长,也没有那个耐心,对方既然将无耻阐扬到了极致,他固然也要针锋相对的予以回应了。
其实去辽东开海好处很多。由于辽东的资源丰富,首先就去了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隐患,要是在天津卫开海,木材从何而来自己就是个大问题,要知道,卡脖子这招,士大夫们本就运用得炉火纯青。
其次,去辽东也有足够的隐蔽性。仇敌不重视,自己就是最佳的掩护了,正如自己刚入京时一样,朝臣们没有太过重视,这才让自己在京城打开了局面。要是他们一开始就用看待朱棣的招数对正德,自己能不得保住命都是个问题。
因此,仇敌不敷重视的这个掩护很重要,有了这个,自己可以基本做到不受干扰,自在进行建设了,比及他们最终觉察的时候,那么也就是京城之局的翻版,那时自己就不会留半点情面了。
最后,这事儿进行的时候,可以弄得复杂一点,让对方觉得自己和二弟是ting不住了,是怕了,因此才做出了让步,他们满意起来之后,想必就会固态萌发,自相残杀起来了。
第(2/3)页